近日,笔者到重庆松藻煤电公司下属单位开展员工技能培训调查,恰遇某生产矿井组织进行钳工技能培训,于是,笔者便随大伙一起坐进教室。授课开始了,笔者环顾四周,看到大伙儿听课还挺认真的,可没过多久,就看到有人起身离开。等3小时左右的培训课即将结束时,笔者再环顾四周,不觉有些哑然: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中途“溜号”了。 对此现象,笔者感到疑惑:过去,企业没搞培训,员工却渴望着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可如今企业搞培训了,员工们却又不愿去接受培训。这究竟是为何呢? 在随后的调查中,机电队钳工刘师傅告诉笔者:“说实话,我们从事技术工种的,哪一个都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可是我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却发现,培训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述,与我们的需求相去甚远。老师讲得很费劲,我们听者却没兴趣。你说,这样的培训能有多少人愿意参加?”一旁的张师傅说话更直白:“这种‘榨牛皮、牛皮榨’式(意即重复地讲述着同一内容)的培训,学不到什么还耽误休息时间,不如回家蒙头大睡。” 而组织培训的一方对员工的反应也感到纳闷:我们都是按正规培训进行备课讲解的,为什么员工们不愿“接招”呢?主管员工技能培训的负责人对此也表示不解。笔者在征求对方同意后翻阅了老师们的备课教案,发现通篇都是理论味很浓的讲解。看得出,培训脱离现实、缺乏针对性,这已成为工友们不愿参加的主要理由,也是现今许多培训成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原因之一。 其实,企业绝大多数基层员工都还处于学习掌握技术的初级阶段,需要的是能帮助自己尽快掌握操作本领的基础性技能培训,而不是缺少针对性、无论水平高低都一样灌输的培训。在渝阳煤矿调查时,接受调查的80%以上的员工认为,技能培训最重要就是针对性。他们希望培训部门不要怕麻烦,最好根据员工技术的高低状况采取分层次的培训,要看重培训效果。 人力资源部的罗师傅认为,在开展技能培训前首先要对参加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弄清他们的文化程度、年龄状况、爱好特长以及目前掌握技能的基本情况等,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编制培训教案,分别进行技能培训。只有让工友们觉得,你要教的正是自己想学的,才能让员工在技能培训中自愿“接招”。
(Y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