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文章内容
探讨"学习型家庭"的内涵与外延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8-04 (阅读次数:
一、学习型家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建学习型家庭就是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新观念、新技术,学习新理论、新经验,营造一个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互悦,成为朋友,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是共同学习的同学。学习型家庭存在着许?quot;双向互动" 的优势,既注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重视对自己的要求;既注重物质投入,也重视文化投入;家长既注重向孩子学习,孩子也重视向家长请教;既注重眼前的学习,也重视终身学习;既注重知识汲取,也重视能力提高;既注重学校、单位的学习,也重视家庭的学习;既注重书本学习,也重视网上远程学习。

  创建学习型家庭就是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新观念、新技术,学习新理论、新经验,营造一个家长与孩子共同求知识求发展的家庭学习氛围。读懂孩子这本书,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我们的教育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创建学习型家庭就是意味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学前儿童到高龄者,形成继续学习的教育过程,家庭成员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父母行为、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互相合作,不断学习,调整自身潜在能力,建立尊重知识,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实现家庭成员" 再社会化" 的过程,实现两代人一起成长的目标。

  二、学习型家庭需要现代化的父母

  建立学习型家庭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家长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指物质建设的现代化,诸如购买家庭影院、冰箱、空调、电脑、高档家具等,并且随着时尚不断更新它们的大小、品牌及自动化程度。首先,这些的确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突出标志,它们使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休闲娱乐和教育学习活动,它们为建立学习型家庭提供了最根本的时间保障和物质保障。

  同时,真正的家庭现代化不仅仅指家庭物质建设,还应合理地安排消费结构。现代家庭已不满足于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而是越来越重视家庭的智力与文化消费投资:或不惜重金参加培训和进修,或购买书籍报刊、家用电脑学习软件,进一步为建立学习型家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然而现代化物质的添购并不意味着现代人观念的获得,而做个现代化的父母才是建立学习型家庭所需的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所在。

  家长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和子女的学习状况、学习需要,适当地选择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子女共同制定学习发展计划,安排一定量的时间用于学习。比如看电视能使人见多识广,但看电视时间过长则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电视里的知识多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在这一方面不能代替读书;互联网使不同国家、不同地位和不同阶层的人平等地共享人类信息资源,使人足不出户晓天下之事,但是网上也有众?quot;垃圾" ,对人危害很大。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新思维、新观念,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学习型家庭需要民主的家庭学习气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仍然固守"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 天下无不对的父母" 等陈旧观念,在子女学习上表现为不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强加于孩子,只允许自己说教,不许子女发表意见。

  学习型家庭反对权威,崇尚真理,家庭成员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子女犯了错,要自我检讨,家长在子女面前?quot;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能为了顾面子而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甚至不懂装懂。学习型家庭注重与子女平等交谈,互相商讨,不武断,不强迫,充分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决不搞" 棍棒教育".民主的学习型家庭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子女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权利,因而他们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思维更易于创造性,学习成绩自然更会提高。

  只有在民主的家庭学习气氛下,家长才能虚怀若谷,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这种家长不但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能发现孩子在其成长历程中给予自己的启迪和教育,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在成长中曾经失去的许多优良品质。这样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成才,家长自己也随之日臻完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学习型家庭所具有的内涵及外延来看,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一)家庭成员要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父母要确立现代的观念和前瞻的思维;

  (三)家庭成员具有终身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学习发展计划;

  (五)家庭成员具备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六)家庭具有一定的学习设备条件;

  (七)家庭成员投入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

  (八)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学校、社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教育联系和往来;

  (九)将素质教育思想引入家庭教育领域;

  (十)把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及其所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引入家庭;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自身的不断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可以从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等不同的层面,考虑学习型家庭的创建问题。

  第一,政府层面

  上海市领导在去年提出“要把上海建成学习型城市”的宏伟目标。这本身就代表了市政府的决心的目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只有把家庭构建成学习型家庭,才能建成学习型社区,进而才能把家庭构建成学习型家庭,才能建成学习型社区,进而才能把上海建成学习型城市。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蓬蓬勃勃地又脚踏实地开展起来,最终才能达到“把上海建成学习型城市”的宏伟目标。

  因此,政府部门从形成有利于学习型城市发展的政策环境出发,通过确立有关政策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手段,来引导和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第二,社区层面

  随着"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承担经济建设、市民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形成,个人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从浦东新区梅园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经验告诉我们,社区可以利用社会从众效应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发展。

  首先,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宣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诸如社区图书馆、社区学习中心、家长学校等文化教育设施,与子女一起学习,培训骨干,推动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学习型家庭创建激励机制,对典型的学习型家庭如烂漫的山花绽放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第三,学校层面

  孩子在学校读书,无形之中就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和一条无形的纽带。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集中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能园家长的梦。因此,家长对学校布置的任务都能惟命是从;反之,现代学校无不重视与外界、尤其是和家庭的联系,藉以形成促进孩子成长的最佳教育环境。于是,学校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无法替代的。校长应把这项内容纳入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学校可以借助与家庭的联系,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建立,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联系和发展。

  首先,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组织和开展创建学习的型家庭教育讲座,向学生家长宣传与鼓励发展学习型家庭。其次,可以利用教师对家长的影响作用,鼓励教师率先把自己的家庭建立为学习型家庭,为学生家长提供示范。再者,学校还可以动用学生这支生力军,向学生宣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意义,通过“小手牵大手”等相关活动,促进学习型家庭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标准化建设,各校纷纷建起电脑房、阅览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学校具有丰富的教合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向家长开放电脑房、阅览室、图书馆和其它教育设施,从物质上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家庭层面

  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每一个家庭必须认识的。因此,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家庭本身。家庭是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主角,是内因。社会、学校方方面面的支持这都是外因。外部条件再好,内因不发挥作用," 石头还是孵不出小鸡" 的。

  首先,家庭成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在思想重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创建学习型家庭。

  由传统型家庭向学习型家庭转变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需要我们从观念上、行动上、甚至经济投入上都必须付出努力。首先要树立学习的观念,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家庭要承担起学习基地的重要角色,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把学习视为自己生活的必需。

  家庭内部建设也需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首先家庭环境的布置,既要考虑孩子和家长的嗜好,又要考试家庭成员发展的特点、需求;其次,家庭教育用品的配备,既要考虑每位家庭成员目前的需要,也要考虑家庭成员长期发展的需要。另外,家庭内部建设应根据每个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也可以因陋就简,将来逐步发展。外部资源可资借用,尽量去借用,避免投资浪费和家庭负担的增加。

  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闵行区有所学校就把学习型家庭划分为五个等级。第一个等级都有固定的标准。传统型家庭向学习型家庭转变有一个过程,而学习型家庭创建始终没有终点。学习型家庭的创建重在过程。俗话说:沿途的风景才是最美丽的。

  创建学习型家庭需要四个层面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把创建学习型家庭这项系统工程开展下去。


上一篇:专家谈学习型家庭   下一篇:峨眉山创建学习型家庭方案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