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个人>文章内容
从农民工到技术状元(劳动者之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24 (阅读次数:
  人物小传

  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工人技师。1997年3月,从厦门技工学校南靖分校毕业,来到厦门港务集团海天集装箱有限公司当学徒工。现任该公司工程部维修班班长,厦门市政协委员。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06年被评为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当选厦门市道德模范。

  “就是那4台龙门吊,本来就要报废了,是小冯带着几个同事愣让它们‘起死回生’了。”在厦门东渡码头内贸箱生产线,一位工人师傅朝天指着龙门吊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小冯名叫冯鸿昌,11年前还是个普通的农民工,如今已是一名能维修桥吊、龙门吊并监造龙门吊的技术状元,一个凭过硬技术让外国专家折服的“土专家”。

  “掌握技术才有立足之地”

  时至今日,冯鸿昌还清楚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出的一次“洋相”。

  那次,他自告奋勇去处理机械水管漏水问题,摸索了30多分钟,却没能解决问题。“外面的卡车都排成长龙了!小冯你倒是快点啊!”吊车司机在一旁催促。急出一身汗的冯鸿昌只好向师傅周梁成求援。周师傅闻讯赶到,2分钟就解决了故障。看到冯鸿昌羞愧的样子,师傅鼓励他:“要做一个维修设备的高手,必须刻苦学习,掌握技术才有立足之地。”

  从此,冯鸿昌变成了“拼命三郎”,白天跟着师傅学,不懂就问,晚上则钻研大量的维修书籍。

  为了弥补不足,冯鸿昌开始挤时间自费去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几年下来,同事们惊奇地发现,冯鸿昌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技能。

  1999年,公司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设备,冯鸿昌决心掌握进口设备的维修技术。可是面对一本本厚重的英文技术资料,只有中技学历的冯鸿昌傻眼了:“这根本就是‘天书’!”怎么办?冯鸿昌一咬牙,拿出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文曲星”,对着图纸,一字一句注释下来。半年后,他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设备维修资料。领导又惊又喜,让他负责一台美国产的卡特彼勒柴油机的大修工作。经过艰苦努力,一周后冯鸿昌带领的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1年,冯鸿昌首次参加厦门市第七届职工技术竞赛,在港务类维修技术比赛中力克群雄成为“技术状元”。

  “技术过硬才能据理力争”

  2003年,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的冯鸿昌受命到上海港机厂监造两台当时国内最大跨距的轨道式龙门吊。

  面对新的挑战,冯鸿昌更加刻苦努力。不久,冯鸿昌对新设备日后维修、安全使用等提出了近100条合理的整改要求和建议,这些意见得到了港机厂设计师和监理师的共同认可。

  2004年5月,冯鸿昌再次身负重任,代表公司到一家德国公司在华的设备制造厂监造价值高达6000万元的8台龙门吊。由于德资公司固有的管理体系和主要制造工程师的偏见,对冯鸿昌提出的整改意见不理会。外籍工程师总是这样答复:“我们的机器质量享誉世界,你这么改不行。”

  冯鸿昌坚信,只要自己技术过硬,理由充足,总能说服对方。为了确认自己的判断,他上百次通过电话、邮件向公司技术团队请教,并整理了一条条清晰、缜密的意见,对设备存在问题的点评一针见血。在调试工程师面前,他甚至自己动手调试起了设备,动作规范而到位。外籍工程师被折服了,根据他提出的意见全部做了整改。这位工程师拍着冯鸿昌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小伙子,好样的,看来中国不仅有现代化的港口,更有掌握现代港口技术的工人。”

  “没有舞台就没有精彩”

  今年1月29日,冯鸿昌当选“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朴实的他对记者反复说的一句话是:“没有舞台就没有精彩”。他认为,是海天公司给了他机会,给了他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这种感恩之心化作了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厦门东渡码头有4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的二手龙门吊,由于发动机功率不足,电控系统老化严重等问题,已经该淘汰了。

  “难道真的要当废铁卖?” 冯鸿昌心疼得不行。他牵头组织了6名同事,对4台龙门吊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他们通过研究分析、模拟推演,提出对发动机的油箱、小车传动系统、起升机构等进行改进和变更设计的大胆想法,改造方案通过了论证。旧龙门吊的电控系统实现了全面更新和升级,原本要报废的设备重新焕发出活力,达到了使用要求。

  冯鸿昌至今难忘的一件事是:他2002年当选厦门市第二届十佳外来青年时,市政府给他落实厦门户口作为奖励。他对关爱他的城市常怀感恩之心,每逢自己的生日和新中国的生日,冯鸿昌都会去无偿献血,这是他特有的庆祝方式。作为一个青年志愿者,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春运疏导、植树造林,做好事的机会他都不会落下。

  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坚守着工人的本分。每次他参加社会活动,结束后只要没到下班时间,他就会回到岗位干活,工友很诧异:“你不是去开会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冯鸿昌憨厚地答道:“这不还没到下班时间嘛。”

  劳动者感言

  没有舞台就没有精彩,没有各方面为我们外来打工者提供的创业热土,不可能有我的成功。

上一篇:一名专家型工人的平凡与不平凡———记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高级技师窦铁成 (上)(图)   下一篇:泰安市隆重表彰百余名先模人物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