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工科技报讯(特约通讯员 张志刚 方萍)莱钢运输部工务段姜立松班,自2001年9月开始创建学习型班组以来,职工的心智模式、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转变,班组的学习力、创新力、自主管理力和文化力不断提升,为各项工作的完成注入了强劲动力。班组先后荣获莱钢“AAA级学习型班组”、“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学习型标兵班组”和“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等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导入学习型组织理论,找准创建切入点。为寻求班组建设的科学方法和模式,2001年初他们在班组建设中导入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始创建学习型班组。当时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他们确立的创建思路是:在探索中创建,在创建中探索。立足班组实际,围绕“如何切入?怎么去创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选择了四个切入点:一是从培育良好的作风习惯切入,改变职工的一些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二是从建立班组共同愿景切入,发动和组织全班职工参与班组共同愿景的设计,完善创建学习型班组所必要的基础内容,引导职工参与班组管理,不断提高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三是通过实施阳光班务公开切入,充分发挥班组各管理员的作用,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提高了全体成员的创建积极性;四是从一点一滴建章立制切入,建立健全了《班组自主管理制度》,并及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增删,保证了制度的及时性、实效性,促进了职工素养和品格的持续提升。
选好活动载体,抓好创建着力点。带着问题去创建,解决影响班组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他们开展的“有话桌面上谈”这个活动,旨在杜绝容易造成班组不团结的现象;“内部服务链约定”活动,旨在消除岗位间的相互扯皮、不协调等现象;“轮值班长”活动,是为了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使职工能够站在班长的角度上看待班组管理等等。通过这些特色活动的实施,班组逐步形成了“两会三制一链一志一岗”基础管理模式。“两会”即班前会和班后会,建立了班前列队点名、开展风险五分钟活动,班后召开信息交流会制度;“三制”即轮值班长制、轮值安全员制和自主管理百分考核制;“一链”即推行内部“服务链”约定活动;“一志”即工作日志;“一岗”即自主管理岗。
实施愿景目标激励,注入创建动力源。创建学习型班组最难的是如何长期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动力。他们通过始终坚持愿景目标激励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不断地完善和修订班组愿景体系,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由班组共同愿景、职工家庭愿景、职工个人愿景以及班组阶段愿景和班组年度愿景目标构成的一整套愿景体系,并且还在持续改进和完善;二是用愿景来激发职工持久的创建热情,在班组内相继推出了创建技师型班组、党员型班组、先模集合型班组和享受工作型班组等阶段性的激励愿景,为班组职工创造了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三是为职工搭建实现愿景的平台,根据职工确立的愿景类别,想方设法去争取机会,创造条件。这几年,班组参加技术学习、技能鉴定和技术比武的职工比较多,而且班组的生产任务也异常繁重,但是再困难,班组也全力支持,帮助职工完备工器具、材料,尽可能多抽出时间脱产学习训练。
愿景目标激励的有效实施,使职工的学习力明显提升。在文化学历方面,班组9名职工由过去的具有大专文凭1人,达到现在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6人;技能方面,8人取得两岗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了“一专多能”,7人取得助理技师和助理工程师以上资格。特别是在2006年,有4人参加总公司技能鉴定,均名列前茅,有3人同时取得了钳工技师资格,另有1人取得了电焊工助理技师资格。2004年、2006年,班组先后获得集团公司举办的学习型班组大赛一等奖和学习型班组长技能大赛综合第一名。
(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