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讯 (通讯员韩然 记者顾威)5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文化宫门前鼓乐声声。由该市文化宫主办的“沈阳职工文化大集”,将文化宫恢复服务职工群众功能一周年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职工文化大集项目琳琅满目:“帮您掌握专业技能”、展示劳模风采、科学发展报告解读、经典影片免费欣赏、报纸杂志尽情阅览、职工书画、歌舞民乐……闻讯赶“集”的职工群众笑逐颜开,尽情享受这一“文化盛宴”。
位于繁华路段太原南街的沈阳市文化宫,曾一度把重心放在了经营方面。结果,根本没法与经营性娱乐场所竞争的工人文化宫,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文化宫变成“文化空”,在职工的失望中逐渐被人们淡忘。
2007年5月,沈阳市总工会作出决策:投资1000多万元彻底改造文化宫,全面恢复和完善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的功能。
新启用的文化宫建有职工剧场、展览中心、职工学校、职工之家、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工人文工团、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场所,具有10余项服务功能。职工曲艺、书画、音乐、摄影、京剧、舞蹈协会带动沈城职工文化蓬勃发展,“公益大讲堂”贴近职工、追踪热点、面向大众,成为职工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一年来,市文化宫举办各种演出、培训、讲座达2600场,吸引了全市30万人次职工群众参与。
在市文化宫的醒目处,还有这样一则“真情提示”:“电影、展览、演出、图书报刊阅览、兴趣活动、技能培训、艺术提高、婚礼殿堂……农民工工会会员及子女、下岗特困职工一律免费。”
今年1月16日,沈阳车工、钳工、数控机床、电工电子等8个职工专业技术协会在文化宫宣告成立,文化宫技协大厅成为8个职工专业技协活动的大本营。文化宫职工学校扩大培训场地、增加服务设施,开展了振兴技能系列讲座,培训农民工、失业特困职工和工会会员,1300多名职工参加了计算机、家政、土水电装饰预算等技能培训。
“今天的文化宫,再现了‘工字号’的本色,成了振兴的‘加油站’,和谐的‘心’家园。”这是职工群众对文化宫的新评价。
(责任编辑:创争网 杨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