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开幕的中国工会十五大,可以说是“中国工人”的一次华丽亮相——在与会的1800名代表中,工人代表比十四大增加15名。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先进模范人物,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637名先进模范人物,比十四大增加了163名,提高了7.5 个百分点。
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工人阶级主力军地位的巩固和提升。5年来,中国工人一如既往地秉承着先进传统,和着时代旋律,与时俱进,突破自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知识、创新、激情、奉献,这些概念在他们身上得以尽情诠释。
2007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王洪军和上海宝钢技术工人韩明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普通工人第一次登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最高领奖台。随后,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工人杨建华和上海宝钢工人王军再次获此殊荣。
工人结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近年来中国工人知识技能素质提升、地位提高的一个缩影。与工会十五大的代表接触,记者感受到,与历届工代会相比,工人代表的学历、知识技能层次明显提高了。
“工人是最基层的劳动者,过去总是以‘大老粗’的简单形象出现。现在不同了,不掌握一定技能、不学习上进,很容易被淘汰。”工会十五大代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操作工杨祉刚说。
杨祉刚2003年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进入神龙公司,开始了他技能提升的历程,很快成长为一名掌握多种岗位技能的设备操作员,被评为首届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
各级工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推广先进操作法、评聘“首席工人”等“学技术、练本领”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从2008年起,中华全国总工会每年投入2000万元,连续3年扶持建设3000个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5年内将有5万个“职工书屋”在全国建成……
许振超、李斌、邓建军、孔祥瑞、王亮、窦铁成……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人不断涌现,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年初,广大职工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负责的精神,“用热血融化冰雪”,为夺取抗冰救灾的全面胜利发挥了巨大力量。
工会十五大特邀代表、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工会主席方杰难以忘记:在抗冰雪行动中,一辆载着30多名电力职工的面包车因路滑翻到坡下,职工们爬出车,一齐把车扶正,接着赶赴一线。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3位爬塔除冰的职工在摇摇欲坠的铁塔上开着玩笑:“万一塔跨了我们就成烈士了。”谁知道,不幸言中。
工会十五大代表、福建电力公司工会主席王幼成眼前总有挥之不去的一幕:大雪纷飞,闽西北60年一遇的冰雪将崇山峻岭裹成死亡之地。滑溜的山道上,陡峭的悬崖边,职工扛着数百斤重的电杆、电线,吃力地攀爬,面对着死神而无惧色。
自豪,敬佩。两位代表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新时期的职工!
同样让人无法忘记的,还有四川地震灾区高高飘扬的“工人先锋号”旗帜。
“ 地震震不跨东汽职工。如果你现在到东汽,你会看到职工脸上流露出更加坚毅的表情,你会看到全总授予的‘工人先锋号’大旗在企业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工会十五大代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朱贤滨自豪地说。
在东汽工会的组织号召下,广大职工化悲痛为力量,很快展开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专项劳动竞赛。地震后短短的一个多月,东汽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李斌分队”、“李黄玺分队”等数批全总劳模技术服务队也相继走进东汽,支援东汽灾后重建。
有一种精神,可以超越生死。职工的忘我,正是来自于对岗位,对职业的坚守!环境越是艰苦,越能磨练、激发工人的壮志豪情。
这种精神在工会组织的激发和调动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湖北省开展以“创优质量、创高效益、创新技术、创低能耗”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职工典型——工会十五大特邀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刚毅,在国道214线角笼坝大桥项目施工期间,身患结肠癌,7次化疗4次进藏,以刚强坚毅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歌。
福建省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各企业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五小”创新活动。2007年该省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16万件,实施9.1万件;技术革新6613项,技术发明1321项,申请专利867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2212项。
从青藏铁路建设、载人航天工程、奥运场馆建设,到抗冰救灾、抗震救灾,再到企业的技术进步,每一个重大项目完美呈现的背后,无不凝结着广大职工的智慧和汗水,体现着中国工人的知识、智慧与坚韧。
(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