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全国创争在行动>信息与动态>文章内容
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评论员 发布时间:2008-10-08 (阅读次数:

                         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写在十八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调研报告刊发之际
                                                 ( 2008年10月8日  )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本报将连续刊发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对全国18个地区的系列调研报告。今天刊登调研综合报告。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0年来,全国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即将刊登的18个地区典型,既有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宝贵实践和经验的东部地区,也有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崛起的中西部地区,还有发扬艰苦奋斗、通过埋头苦干实现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更有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振兴的老工业基地。他们的骄人成就,是中国30年沧海桑田巨变的缩影;他们的发展道路,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不懈探索奋斗的写照。

  回首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造;从开放沿海城市,再到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戏,展现了一幅幅色彩纷呈的发展美景。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18个典型地区都表现出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寻找发展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在发展的历史定位上,这些地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找准发展突破口,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对外开放上,这些地方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推动发展,既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也积极扩大对内开放;既积极“引进来”,也主动“走出去”,在开放中拓宽了视野,转换了理念,创新了思路,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创新实践。构筑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30年来,这些典型地区坚持市场取向,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高度重视政府的引导、调控、服务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各展所长,相得益彰。在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上,这些地区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有益尝试。这18个典型地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反映,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诠释。

  30年充满辉煌,30年又是新的起点。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我们仍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TL)


上一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   下一篇: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始举行 研究推进农村改革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7)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的预备通(05-26)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04-24)
·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启动(03-30)
·中国职工创新学习宣言(07-17)
·学习,在创新中飞扬激情(07-17)
·专家型工人的一面旗帜(07-24)
·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电视电话会(09-07)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6)
·孙春兰在重庆调研(04-17)
·学习标兵 星光闪烁(07-17)
·全国创争活动知识竞赛试题参考(04-26)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