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全国创争在行动>信息与动态>文章内容
记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让旗帜更鲜明 让目标更清晰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王娇萍 丁军杰 发布时间:2008-06-17 (阅读次数:
  这是一次特殊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一个大会的工作报告。

  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因为这个报告直接关系到中国工会长远的前进方向,关系到工会工作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6月17日,北京。初夏的风中还有丝丝凉意,但地处京郊的全总国际交流中心会场却气氛热烈———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亲自主持会议。

  中国工会十五大将于今年9月召开。此时此刻,集全会之力,起草出一篇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共同意愿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工会十五大的成功召开,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向前发展,都至关重要。

  座谈会上,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介绍了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讨论稿)的形成过程,并就报告主要内容作了说明。她希望与会同志畅所欲言,提出宝贵意见。

  “报告作为工会十五大的灵魂,必须旗帜鲜明,目标明确,从而引领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新局面。”

  本着这一共识,与会的全总书记处领导同志和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广东、云南等12个省(区、市)总工会的党组书记或副主席敞开思路,纷纷结合各自对工会理论的研究和工作实践的探索,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写好报告至关重要

  “准确反映了工作亮点,体现了思想高度,明确了目标任务,具有很强的方向性、理论性、指导性,读后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与会同志对报告(讨论稿)的评价。

  今年1月全总成立工会十五大文件起草组后,首先就工会十五大报告的主题和框架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讨,并向各省(区、市)总工会征求有关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起草出报告提纲讨论稿。

  2月1日,全总书记处对报告提纲进行了初步研究;2月15日,王兆国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听取报告提纲起草情况的汇报,对报告提纲框架总体上给予了肯定,对报告的主题、结构和内容都提出了明确意见;2月21日至22日,全总书记处开会研究了提纲论证稿,并召开全国11个省(区、市)总工会副主席或研究室主任,各全国产业工会主席,全总各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分别参加的三个论证会,听取意见和建议;2月28日,报告起草组对提纲再次进行修改;3月,报告起草组集中起草出约18000字的报告初稿,之后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又三易其稿,此次提交会议讨论的是报告(讨论稿)第四稿。

  可以说,报告(讨论稿)是在王兆国亲自领导下,全总书记处和报告起草组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吸收各方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反复修改完善形成的。

  目前,报告(讨论稿)全文16000字,分回顾总结、理论阐述、目标任务三个部分,分别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与经验,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问题,并提出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

  工会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工会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五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进工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是工会社会地位大幅提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的五年。

  基于这一深刻体会,山东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吕明辰,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胡书捷等表示,报告(讨论稿)从十个方面集中概括五年来工会工作的创新亮点,回顾总结近五年工会工作的成就准确、简洁,贴近现实、贴近基层,更能够得到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的共鸣。

  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孔祥鸿、吉林省总工会副主席李扬等认为,报告(讨论稿)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的原则,进行了认真分析。“这十分可贵,既体现了全总的求真务实作风,也彰显了中国工会的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提出,是工会十四大以来最突出的重大理论成果。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工会十五大报告的核心和灵魂,起草好这个部分,对于整个报告具有提纲挈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报告在系统总结工会十四大以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构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有力的实践支撑,令人信服,催人奋进。”

  大家表示,报告深刻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主要内涵,并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敏锐的理论前瞻,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今后五年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报告(讨论稿)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的工作。与会同志对此表示认同,认为对未来五年的工会工作进行谋篇布局,必须在深刻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并坚持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出发,这样才能确保部署科学,目标明确。

  在修改中完善提高

  在一次次讨论中集中智慧、在一次次推敲中凝聚共识、在一次次修改中完善提高……这是一个好的报告必经的历练过程。

  同样,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更客观地总结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工作的主要成绩、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更准确地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理论,更科学地提出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考验着所有参与者的智慧和能力、责任和信心!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豪说,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对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寄予很大期望,对报告起草组来说,这既是动力,也意味着压力。他认为,过去五年是工会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不平凡的五年,每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有十分深切的体会。报告(讨论稿)对过去五年工会工作的总结十分实在,但对于工作创新发展的亮点反映还不够,建议站在更高立意的层面概括五年来工作的成就得失,以更好地引发共鸣,鼓舞人心。

  江苏省总工会党组书记李晓布表示,基层工会多年来最盼望解决的“立论、立法、立制、立位”问题,在工会十四大以来的五年里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工会立足实实在在在地为基层、为职工服务,从高端层面大手笔地推进,是过去五年工会工作最突出的亮点之一。他建议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经验和成就的总结可以更突出、更充分、更饱满。

  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北平则认为,随着工会理论创新的推进,近年来工会工作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的工作格局,同时,中国工会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在解决一些重大事件中得到充分体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都是过去五年工会工作最为突出的亮点。因此,报告要“跳出工会”,从更宏观的视角总结工会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提炼出更具普适性的规律。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阐述,是报告的核心和精华。河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栗建华和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杨文学建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概括与过去五年的经验总结可以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进一步厘清逻辑关系,在表述上力求更加明确,以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

  报告(讨论稿)在关于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中,提出“发展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这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赞同,认为从文化视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切实发挥工人阶级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力军作用,体现了长远的战略眼光,也是报告(讨论稿)的一个亮点。一些同志建议,报告应对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作出精辟的定性概括,以进一步明确内涵,增强指导性;同时,发展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应着眼于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不要只局限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上,以提升这项工作的整体层次。

  辽宁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于宝国认为,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工作创新,突破“建会、经费和维权”三难,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和维护农民工权益,是工会十四大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树立了良好形象的突出成果。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报告在部署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时,应强化品牌意识,突出打造有效的活动载体,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号召力。湖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肖刚强建议,创建“工人先锋号”、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就可以打造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工会工作品牌,建议报告对这几项工作的部署要突出这一点。

  浙江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金长征建议,报告对今后五年工会工作目标任务的部署安排,要注意从增强工会组织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推动力、增强工会组织对服务对象的凝聚力和增强工会组织在社会事务上的影响力这三个方面作出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实现体面劳动的新要求,坚持以职工为本,凸显职工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在社会上争取更多的资源,形成更大的合力。

  正视存在的问题,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在充分肯定工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与会同志也就查找工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工会的体制和机制建设还难以适应现实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建议报告中要指出体制、机制创新与实际工作要求间的距离”;“在社会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推进工会工作的社会化格局,加强工会自身的能力建设日益紧迫,建议报告在这些方面要有体现”……

  交流、碰撞、思考……敞开思想、广开言路,倾听基层呼声、把握职工期待,感受发展创新的律动,报告起草工作才能和与时俱进的工会实践紧紧相连,才能描绘更加科学美好的蓝图。

  正如与会同志们说的,“起草一个好的报告,让我们的旗帜更鲜明,目标更清晰,还须大家共同努力”。(本报北京6月17日电) XG

上一篇:全总表彰一批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   下一篇:王兆国会见团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全体委员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7)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的预备通(05-26)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04-24)
·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启动(03-30)
·中国职工创新学习宣言(07-17)
·学习,在创新中飞扬激情(07-17)
·专家型工人的一面旗帜(07-24)
·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电视电话会(09-07)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6)
·孙春兰在重庆调研(04-17)
·学习标兵 星光闪烁(07-17)
·全国创争活动知识竞赛试题参考(04-26)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