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全国创争在行动>信息与动态>文章内容
在知识和文明的滋养下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9 (阅读次数:
                      在知识和文明的滋养下
                                              工人日报记者沈刚
在知识和文明的滋养下
——关于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的述评

 “你能想象吗?我们农民工一样能拿劳动奖章!”
 “五一”前夕,当山东胶州的农民工宋德强从市总工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时,显得非常激动。此前,他在该省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力拔头筹,成为钢筋工首席技师。
 宋德强只是全国约2亿农民工中,通过接受技能培训成为新时期合格产业工人的一个典型。在浙江慈溪,去年50家规模企业的1110多项技术发明、革新中,有近80%是“首席工人”创造的成果,他们中七成是农民工;在河南许昌,3年来已有15万人参加技术培训,2000多名农民工成为市县级技术能手;在福建福州,近期有193家私营企业的3965名农民工参加技术比赛,256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 事实上,随着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如火如荼地展开提升农民工素质工作,一大批农民工正迅速成为掌握现代文化和生产技能、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有18位是来自生产一线的农民工。
 毋庸置疑,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文化和生产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因而,必须把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放在重要地位。
 正是基于此种战略考虑,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基层工会视提升农民工素质为己任,倾心、倾力、倾情推动着此项事业的蓬勃开展:
 5月23日,全总在京宣布:拨出1100万元资金,在全国建立31所农民工业余学校和200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在“向农民工送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上,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要求,每校每年要至少完成5000到10000人的培训任务。她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素质培训工作”。
 此时,培养“知识型农民工”成为频闪于各级工会的词语———
 杭州余杭区总工会自2004年以来,牵头创建的职工学校已达193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广州市总工会今年成立的农民工文化广场,成为农民工“如饥似渴”的好去处;胶州市近两年来建立起几十个农民工素质教育基地,培训18万人次……
 如久旱甘霖,这正成为农民工群体的最盼。今年年初,来自昆明市石林县的孙路春,放弃了月薪1100元的保安工作,坐进了小学一年级课堂———没有知识,让他甚
 至难以给进出车辆进行登记。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者比重为67.3%,而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重仅34.4%———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意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
 然而,农民工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城乡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培训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而素质提升也决非技能这一单一层面。
 全总宣教部助理巡视员孙磊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工进城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以“城里人”为参照标准,不断调整自身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 这就是说,从农民到产业工人,同样重要的,还有深层观念的转变。
 正出于对该问题的思考,云锡集团工会从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抓起,十多年来注重培育农民工的规则秩序意识、公共道德意识、爱岗敬业精神,使他们以“企业人”的面貌自觉融入集体,921名农民工成长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 从提升农民工技能素质,到帮助他们成为有组织、守规则的“企业人”,进而成长为具有现代公民自觉的新市民,每一步素质跨越都需要各级工会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呵护。
 如今,各地工会组织已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 全总明确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截至2005年底,已有2100万农民工加入工会;
 在四川自贡,市总工会联系有关部门,将农民工纳入到“创争”活动之中,农民工“创争”的骄人业绩,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 在福建厦门,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于2006年1月开办了“来厦员工业余学校”。专家学者娓娓道来,文明新风吹入农民工的心田……
 而这种种努力,正使许多农民工成长为具备鲜明公民意识、强烈理想追求的“新人”:《劳动合同法(草案)》3月2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一家企业的300多名农民工提出建议增加“同工同酬”条款;在深圳,在册义工约八成是外来务工青年;在青岛港集装箱码头,“七一”前夕又有27名农民工宣誓入党。
 面对农民工素质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人们在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在引发着思考:
 比如,我国目前约有1.2亿农民工,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2亿人,这对培训而言是一个庞大的基数。而作为用工主体,一些企业采取了“用而不养”“取而不予”的短视做法;
 比如,相对于庞大的培训需求,师资、费用不足已日渐明显,适合农民工的教材也很匮乏;比如,一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具有“天然”的排斥心态,农民工往往难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他们的尊重;
 比如,在民工潮汹涌20多年后,绝大多数农民工仍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
 可喜的是,随着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随着各级工会组织的强力推进,如今,一种倾情关爱农民工、倾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的氛围,正在全社会形成,这必将为现存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氛围。
(SL)
上一篇:16个城市(城区)被授予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称号   下一篇:工人日报关注农民工特别报道·素质篇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7)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的预备通(05-26)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04-24)
·首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启动(03-30)
·中国职工创新学习宣言(07-17)
·学习,在创新中飞扬激情(07-17)
·专家型工人的一面旗帜(07-24)
·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电视电话会(09-07)
·关于举办“中国职工学习论坛”(07-06)
·孙春兰在重庆调研(04-17)
·学习标兵 星光闪烁(07-17)
·全国创争活动知识竞赛试题参考(04-26)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