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1984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副井绞车工时只有初中文化,凭着信念和毅力刻苦自学,两年后就在全集团公司的第一届职工技术比武中夺得木工种第一名;四年后蝉联冠军,因此被推荐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年职工技术大比武,获得第六名,被授予“全国煤炭系统青年技术能手”称号。如今,他具有本科学历,成为高级技师,还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自学成才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受到煤炭部、共青团中央、劳动部、全国总工会的表彰。 个人感言:成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一个人基础差不可怕,环境差不可怕,只要你目标明确,有信心有毅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实现不了的目标。永远要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
演讲词
从零学起,当一名优秀绞车司机 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朔里煤矿机电科 杨杰
我出生在安徽农村,1984年初中毕业顶替父职来到朔里煤矿,被分到矿副井车房成了一名绞车司机,全部的工作就是按按按钮,推推手把,工作环境是既干净舒适又体面惬意。一段时间过后,对天天机械的重复工作就少了许多的热情,觉得开绞车很容易,自己啥都会了,没啥干头。 这一切都被师傅看在眼里。一天,师傅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事故案例:一名副井绞车司机在提升机制动系统出现故障时,由于未能及时发现,造成提升过程全速过卷,导致数人坠入井底,十多人伤亡的惨剧。师傅接着说,当一名司机很容易,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司机却并不容易。一名合格的绞车司机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还必须熟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技术性能等。 听后,惊得我心里直跳,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工作里不仅有很大的危险,还有许多学问呢!师傅的话对我震动很大,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做一名优秀的绞车司机。 下决心容易做起来难,仅有初中文化的我,打开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的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图,简直就像看天书,以前学的知识太贫乏了。在困难面前,我也曾退缩过,但一想到全矿5000多名矿工兄弟上下井的生命安全掌握在我的手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的决心更加坚定:一切从零学起!我买来高中课本、《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电工原理》、《矿井提升设备使用维修》、《电工基础》、《煤矿提升司机》等文化和技术方面的书籍,每天一下班就扎进书堆里,绞尽脑汁研究那一串串枯燥乏味的技术参数、符号、公式和数据。看不懂的就跑到现场对照实物钻研,向师傅、技术人员请教。上班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虚心求教,把师傅的一招一式都牢记在心。学习成了我吃饭睡觉外的全部。 我住在矿职工集体宿舍的顶层,夏天闷热难当、蚊虫叮咬,我就躲在蚊帐中看书;冬天天寒地冻,我就用被子裹住腿脚坐着看书。有一年冬天,我借了10多本技术书籍,准备查找一个问题,晚上睡觉前洗脚时,我随意翻开一本书,却被其中的一个章节所吸引。当时,满脑子都是要解开的问号,看了这本书,又去查看另一本。我沉浸在解开一个疑团的喜悦,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过去了几个小时,一双脚在水中已泡得僵硬麻木,失去了知觉。 物质条件上的困难还好克服,最难抗拒的是屋外时常传入耳中工友们下棋、打扑克、聊天声的诱惑。十七八岁的我硬是战胜了外界的诱惑和自身的惰性,坚持了下来。有时候也难以忍受,但只要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绞车司机的理想,就又有了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操作水平稳步提高,在技术比武中崭露头角。成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一个基础差不可怕,环境差不可怕,只要你目标明确,有信心有毅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实现不了的目标。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1991年,我被调到四大件的机电维修班,成为一名机电维修工。为了适应新岗位,当年我顺利地通过了全国成人统考,成为合肥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函授学员。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工作中,三年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我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朔里矿是一个原设计产量为60万吨的矿井,1994年矿里提出了生产原煤185万吨的奋斗目标。主井提煤系统虽经多次技术改造,仍难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一旦出现故障,必定影响全年原煤产量的完成。怎样减少主井提煤系统故障的发生呢?又怎样快速查排已出现的故障呢?我和同事们开始了技术攻关。 我在深入分析以往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归纳出了“矿井提升系统常见故障排除100例”;创立了“矿井提升系统故障查排多维思维法”,总结出六种快速处理故障的方法。特别是其中的多维思维法的推广应用,把故障查排时间缩短了30%左右,每年可多提煤一万多吨。填补了全国煤炭系统这一操作方法的空白。 1997年,我被破格提拔为四大件的技术员,新的工作岗位,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也更加注重学习和积累。 2002年,我矿主井采用了日本三菱PLC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它是由上万条指令,上千个虚拟继电器相互作用来完成内部控制系统的,这在国内矿井提升控制上是一项新技术,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这项新技术在朔里矿的运用,作为技术员的我有了更大的压力,尽快地掌握这项技术,破解它的程序成了我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 我从书店买来许多书籍资料潜心研究。由于年龄的原因,记忆力下降,为了掌握它,我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抄写指令、程序等来增强记忆与理解。每天不停的练习画梯形图,做设计、编程练习,终于掌握了该项技术。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对PLC程序的大胆创新,增加了卡箕斗保护装置,使这套洋设备不仅为我所用,而且性能有了新的提高,电控设备故障率几乎为零,每年直接创效50多万元,并在集团公司获得科技创新奖。 针对我矿空压机电控励磁装置技术落后、故障率高、影响掘进进尺的问题,我采用PLC控制技术,设计出了自动化控制线路,实现了“超过预定压力自动停车、低于预定压力自动启动”的智能效果,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后,每年仅节约电费就达600多万元。填补了该项空压机电控技术的空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近年来,我先后进行了大小技术改革200多项,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合理化建议103条,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获奖和推广,其中一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项刷新全国纪录,2项填补了全国煤炭行业空白,创造经济效益高达8000多万元,被工友们誉为“机电大王”。 20多年的学习创新奉献的实践使我体会到:不管一个人的文化起点有多低,不管你工作的岗位条件有多差,只要你有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并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为之而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永远坚信自己: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不懈,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永远要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 (Y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