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创争视频工人维权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全国创争总网>全国创争在行动>重要讲话>文章内容
李克强强调: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5-22 (阅读次数:
李克强在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李丽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1日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上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的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在听取来自地方和企业的同志发言后,李克强说,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目前,这些政策措施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但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经济复苏过程可能是曲折和复杂的。一些发达国家为应对危机,实行被称为“绿色新政”的措施,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也要稳定外需,还要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选择那些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李克强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一个现实的切入点。这方面发展的潜力很大,应当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李克强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从国情出发统筹谋划,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财税政策,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扩大终端消费,培育新的市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李克强要求,进一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管好用好政府支出,发挥好财税等措施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座谈会上,有关地区和企业代表交流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省级政府以及地级城市政府负责人、各省级财政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主持会议。


上一篇: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孙春兰同志在纪念马恒昌同志诞(07-24)
·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孔祥瑞先(04-25)
·尤兰田在北京市“创争”活动总(05-17)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调查(07-31)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学习(11-09)
·主席论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06-12)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队(06-07)
·贯彻落实《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07-23)
·开展 " 创建学习型组织 , 争做(02-15)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开创工会(10-25)
·孙春兰同志在学习论坛开幕式上(07-18)
·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学风建设 努(05-09)
相关文章
·李克强强调:不失时机地发展战(01-01)
·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05-19)
·王兆国:充分发挥劳模引领作用(05-11)
·关于开展全国职工“共铸理想信(05-07)
·2009年“职工书屋”图书配送工(05-07)
·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05-07)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05-05)
·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05-04)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05-04)
·庆“五一”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04-30)
·温家宝总理参加“世界读书日”(04-24)
·王兆国在第六届“奉献者风采—(04-24)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职工学习网 |中国特色总网 |中国国情手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