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企业文化>文化名家>文章内容
失败案例之二----培训失败案例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8-03-24 (阅读次数:

       失败案例二:培训失败案例 (此文转自上海复济公司网站,转此文,希望广大同行以此共勉,共同维护和规范咨询市场。愿广大咨询同行不再出现种种搞乱咨询市场的内讧行为!)

        一、 案由
        复济咨询公司兼职培训师、某知名大学经济学教授ⅹⅹⅹ,留学博士,曾著书3部,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近30多篇有关市场营销理论和研究文章,在该校有一定威望。
        2002年初,复济咨询公司曾举办一次《客户服务与管理》公开培训班,参加对象均为企业市场、营销部门的经理、总监,我们邀请该老师担当此次培训讲师。
        这些在市场上来自不同行业滚爬摸打多年的营销精英,在看中了我们的培训模式中“向客户提供管理和培训一体化的个性解决方案”及强化“互动式交流,专业化服务”的宗旨后,除了想提升营销理念,学习新的知识外,更主要想请老师能够现场解答他们在日常营销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所思、所虑和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于是他们事先都准备了许多提问,并在老师讲课时不断地提出。由于我们事先没有安排老师试讲过,同时,老师事先也没能与学员进行沟通(这是公开课的最大缺陷),针对性不强,结果有个别学员进行挑剔、发难,使老师在课堂上很尴尬。
        2天的培训结束后,有些学员向我们投诉。为保证学员“学有所值”和“复济”品牌的权威性,我们果断地退还了这批学员共34670元的培训费(扣除场地、教材及用餐费等)。

        二、 反思
        这次培训失败后,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调研和总结,真正得出了如下教训:
        反思一——对企业实务操作类主题的培训,应安排两栖型的具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担当讲师,绝不能安排没有相应实践经历的老师授课;
        反思二——不能太迷信“海归”、“知名”的头衔及许多宣传性光环;
        反思三——一般来讲,公共课的培训效果远不如安排老师到企业进行内训的效果好;
        反思四——培训前应与参训单位和学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准备越充分,针对性越强;
        反思五——授课时采用互动式交流、情景式模拟等方式,虽然给老师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但深受学员欢迎,应坚持不懈地贯彻和执行;
        反思六——凡是兼职的培训师应事先在咨询公司内部进行试讲,只有经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安排;
        反思七——在鱼目混珠的培训市场,培训品牌极为重要,不能只顾咨询培训公司的经济利益,更应放远眼光,兼顾社会效益和客户、学员利益,使知识服务和智慧产品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上一篇:人本集团再造杭州轴承厂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下一篇:新潮流迈向虚拟整合是利润还是速度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