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企业的任务是发展,它担负着国家发展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把发展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不行。因此企业文化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为发展服务、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前提。但是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也不能只顾局部,不顾全局,更不能只顾只身,而不顾友邻。科学发展观,既要注意全面,又要注意协调,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回避这“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不仅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命运,也同样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如果企业做不好,国家的“五个统筹”就无从谈起,我们发展的目标就会偏离,我们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会丢失。所以无论哪个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都要高度重视与科学的发展观相结合。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文化才是美好的,先进的。
第二个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明礼诚信相结合。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 2000 多年历史,几经屈辱、血泪和坎坷,但中国始终朝着统一独立的方面前进,近百年来无数先烈为国家、为民族前仆后继,才迎来了今天的振兴和辉煌。靠的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和诚信品德。从孔夫子的“忠恕”、“仁爱”、“修身”、“齐家”,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以致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我们党的“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都有力的推动着中国的前进和发展,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脊梁。一个企业要想求得大的发展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要高度重视道德和诚信建设。
我在一个天主教堂里,曾看到过“做生意要诚”的信条,可是我们有的企业老总连一个天主教的信徒都不如。就拿最近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假奶粉引出的大头娃娃事件来说,造成 13 人死亡, 171 人住院。如此伤天害理的事却产生在经济发达的温州苍南和广东汕头,你自己已经很富了,为什么却不顾及穷人的死活呢?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去武装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
1988 年 1 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 2500 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话讲得虽不很全面,但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受人瞩目的,我们自己更应该予以重视和珍惜。
第三个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人文交汇相结合。
一个企业要想建设起先进的文化,它首先要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开放的人才格局,开放的管理模式。不管是开放的思想意识也好,还是开放的管理模式也好,首先取决于开放的人才格局。
所谓开放的人才格局,就是要聚集五湖四海之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因聚集发生碰撞交流才闪现出思想火花,任何伟大的事业,燎原的烈火往往是从这样的火花开始的。企业封闭不行,自我封锁、近亲繁殖也不行,在用人上走家族路线、亲属路线、同学路线、战友路线、老乡路线,都不利于更好发展。企业要增强活力和生命力,就必须敞开大门,不拘一格降人才,要从五湖四海吸引人才。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不仅要聚国内人才,还要聚国外人才,北京有个大田物流公司,聚集了六个国家的管理人才,取得了快速发展。加拿大一个企业共有 17 人,来自 8 个国家。任何繁荣的地方都是人文交汇的地方,只要戴眼镜的、讲普通话的、说外国语的三种人同聚一起,我们的企业文化才能登上新台阶,企业的发展才能跨入新水平。
第四个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思维和技术创新相结合。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企业既需要管理创新,也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思维创新。“思维即是财富”,林语堂的著作早就指出这一点。很多企业十分重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创新、融入创新。广东顺德人能把一个不知名的小草起名为“一帆风顺”而行销全国,把一个耐阴小乔木起名为“发财树”大发其财,把河边的野芋头起名为“滴水观音”,使价格升到 500 元。所有这些都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分不开的。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经济增长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基于资本的增长,二是基于 Ideas 的增长,我国深圳从一个渔村小镇,仅用十几年就发展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靠 Ideas 模式增长起来的,是改革开放的思维和“特区”的思维造成的。迪斯尼乐园、沃尔马超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均起自于思维创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十分重视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日本一些工厂内,有革新奖励树,一个厂院的树园内种有很多树,每一棵树都有一醒目的奖励标牌。谁做出了技术创新,就给谁种一棵树,这既奖励了员工,也绿化了环境。这样做不仅激励了创新者,而且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思维创新。
第五个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以人为本”相结合。
最近我到北京中关村电脑城大厦访问了华旗咨讯公司。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突出了一个以人为本。他们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的走法不同受到启发,中国象棋卒子过了河还是卒子,国际象棋卒子过了河什么都可以做。因此,这个公司的员工,只要好好干,什么职都可以升,蓝领可升白领,白领可升部门经理,直至总经理。他们的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国际象棋中的卒子过河原则,对员工起到了极大的激励。所以这个公司人人敬业,干劲很大,发展十分快速。
我前几天到宜宾五粮液酒厂考察时,他们院内有众志成城的雕塑,就连五粮液的标志也是靠人支撑的。很多企业十分重视员工的利益,重视员工的发展,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这样做的,很多企业克扣员工工资,通过试用期剥削员工利益,据我观察,这样的企业很少能够长久。香港李嘉诚当年逃荒到香港, 14 岁开始打工,现在有 1900 亿港币资产,是世界财富第 25 名。他理解打工者的辛苦,所以很重视以人为本,重视打工族的利益。香港每年评出十名收入最高的打工族,往往有 6-7 个是李嘉诚名下的长江实业集团的。李嘉诚的多位雇员工资在 8000 万元以上。如总经理霍建林,这几年的工资高达 1.6 亿元 -3 亿元港币。李嘉诚的成功,与其重视员工利益,与长江实业的企业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是分不开的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人不可分割,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塑造的,企业有什么样水平的人,就有什么样水平的企业文化,有什么类型的人,就有什么类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可以塑造的,但首先要从人做起。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重视人的录用、重视用人的哲学。当年四通公司发展快速,从 2 万元发展到百亿元营业额与其用人之道是分不开的。他们公司,当年靠亲友介绍的人是不要的,自己登门求职的才可考虑录取,这对增加公司活力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在用人上,强调“你能翻多大跟斗,就给你搭多大舞台”。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四通学院培训人才中,重视从人性出发,《人性的弱点》一书曾是他们的重要教材和必读之书。这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是不可估量的。
我最近看到一个企业,一进门就挂着每日四问的条幅:即“问自己的身体进步没有”,“问自己的工作进步没有”,“问自己的学习进步没有”,“问自己的道德进步没有”。其实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了,企业的水平就会上升,企业的发展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