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要什么制度
演讲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综合司司长范恒山 2002-12-05
再谈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的观点是:当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碰到对手时,能够战胜对手,这就是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能够战胜对手,还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竞争力不是来自于一个方面,而是来自于制约企业发展的所有因素,是适应环境变化的,有机的、科学的组合。但是在企业竞争力各个要素之间,仍有基础和非基础之分,而对企业来讲,最基础的就是制度。如果制度不好,其他无从谈起,但是有了制度却并不等于有了竞争力。 CEO不符合国情 首先谈谈我们的企业是否需要CEO和独立董事。CEO在美国比较典型,美国公司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因此美国公司的股权结构表现为两类:一类是分散的小股东,这些小股东不关心,也无法左右公司经营班子的工作;第二类就是所谓的机构投资者,像养老基金公司、生命投资公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等都是机构投资者,虽然他们占的投资额大多在50%以上,但是他们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他们只是代理人,他们只关心公司能付给他们多高的红利,因此他们只关心这个企业的业绩在市场上的表现。在这样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多由外部人员和独立董事组成,CEO应运而生。但是由于CEO们的权力过大,所以常常发生经理人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现象,所以九十年代就发生了经营者的革命,许多公司纷纷撤销CEO,当时通用汽车、康柏电脑,都撤销了他们的CEO。 后来董事长开始兼任CEO,但是这也存在问题,有些公司的董事长并不具备实际股东的背景,有些公司的董事长是由高层人士推荐,而且许多大企业CEO的收入60%来自于股票期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CEO们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就会弄虚作假,因为只要市场上股票表现很好,CEO们把期权卖出去就能赚大钱,这就是目前CEO的弊病。 鉴于这种情况,我建议中国的企业设不设CEO,应该视情况而定。国有企业设CEO目前不具备条件,因为目前的产权关系、治理结构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但是如果有些企业为了增加发展空间,非设不可,那也一定要界定权利,并且把权利和责任相一致。 独立董事要有激励机制 我们再说独立董事。在美国,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已经达到62%。设立独立董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保证企业决策科学化,二是充分反映所有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的特点就在于:第一,独立董事要“独立”,不“独立”不能成为独立董事。第二,独立董事要“懂事”,不“懂事”也不能成为独立董事。我建议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有独立董事。因为独立董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企业决策的公正化。 但是要使独立董事发挥作用,至少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合理的主权结构;第二要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我觉得激励和约束机制尤为重要。要独立董事发挥作用,没有激励是不行的,要激励就要给钱。但是谁来支出这种开支,为了维护独立董事的公正性,这就存在一个方式问题。我认为,可以设立一个独立董事基金,由一个专门管理独立董事的机构持有这笔基金,根据企业的情况,根据独立董事在这个企业发挥的作用,决定是奖还是罚、奖多奖少等等,一年结算一次。这也有助于对企业制度的探索。 战略研究最重要 第三个问题,企业最重要的机构和部门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机构不是人事部、财务部,而是企业的战略研究部,或者可以叫信息部或者其它的名称。这是今后凝聚人才的依据,也是财富的来源。因为一个企业最大的失误就是决策失误,因此企业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就是要进行战略研究。所以我建议企业如果有条件,应该尽可能地设立这样的部门。 大家注意到,微软、IBM等许多跨国公司都有庞大的战略研究院,国外许多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它的研究机构首先进来了。研究什么?一研究世界经济走向,二研究中国经济的大势。在今天的环境中间,企业如果不了解国家经济走向,企业就赚不了钱。只有认真地研究国家经济走向,才能较好地理解政策,掌握信息,把握商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研究部门就可以继续研究,包括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企业的产业定位、市场定位。因此,企业的人事部、财务部固然重要,但是这些部门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毕竟还是局部的;如果发生了战略失误,可以说企业就会满盘皆输。 “一把手”该干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企业一把手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我常常说中国人都忙,政府官员忙,企业家忙,大家都忙得一塌糊涂。这跟我们的管理水平有关系。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忙,是因为自己的管理水平没有到位。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恰恰应该是不那么忙的管理者,如果一个人忙,而且忙得一塌糊涂,就像广告词上说的,“手机、BP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其原因只能是他管理不善。因为所有的事他都要操心,他能忙得过来吗? 最优秀的管理者,恰恰应该是最潇洒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只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决定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他决定这个企业该干什么,目前干 什么,下一步要干什么,而不是具体怎么干。而且这个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他还可以依靠他的智囊团;第二件事,他选择由哪几个骨干人才干大事,他只决定骨干,而不是小萝卜头。这样他完全有时间到外国,看人家怎么干,他可以留下很多的时间来学习。所以我觉得最忙碌的企业家,一定是效率不高的企业家,最忙碌的企业家,也是水平不高的企业家。 (根据范恒山在第11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说,张春平整理) 中国经营报1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