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政协常委发现:新农村建设存在四大“病症”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政协常委发现:新农村建设存在四大“病症”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南京日报 ︱ 发布日期:2006-7-8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会前就奔赴各地进行调研的全国政协常委们,在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建设中存在的四大“病症”,并就此献计献策,坦诚进言。

病症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病症“症状”)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仍然不足,把建设新农村作为短期工作目标来要求和部署。极少数地方甚至以“大会战”的方式要求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常委会“药方”)全国政协常委郭荣昌:我曾经参观过两个点,一个搞农民公寓,另一个搞别墅,耗费了大量资金,但农民都不是很满意。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尤其要注意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病症二:偏重“村容”,偏重形象

(病症“症状”)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体要求片面理解为“村容整洁”的单一目标,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把新农村规划搞成了“新村规划”,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等重视不够,对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力度不大。

(常委会“药方”)全国政协常委田岚:来北京之前在农村做了两个月调查。目前新农村建设在基层处于试点阶段,绝大部分安排的是当地相对条件较好的地方,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而且“涂脂抹粉”的多,“强身健体”的少。

病症三:要求过高,预期过高

(病症“症状”)一些地方脱离农村实际,超越发展水平,攀比发达地区,把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定得太高。有的地方不客观地提出,要全面建设“百里文明长廊”。有的地方不恰当地要求,凡公路两侧视线所及的范围,一律要绿化美化。

(常委会“药方”)全国政协常委郭荣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单单依靠政府扶持和外部支援不行,根本上还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各级政府只能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发展生产最终还是要靠农民自己。

病症四:模式趋同,做法雷同

(病症“症状”)一些地方在村庄建设和农居设计等方面,忽视农村特点、当地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生搬硬套城镇建设模式和标准,采用一张图纸、一个式样、一种格调,在规划和试点中就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

(常委会“药方”)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我看到一个村,统一房屋式样、统一楼层、统一墙面装饰、统一原材料购进,189栋别墅式建筑现已完成,每家住房不少于250平方米,而很多家中只有两三口人。这样的示范村,除了供上级作为政绩和供外地人参观外,并无推广价值。



上一篇:萧灼基:政府对农村的经济支持要有约束性指标   下一篇:建设新农村,莫使“取经”变“取景”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