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提出的八项工作任务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新农村建设如何开好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当地的特色精心绘制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按照绘制的蓝图逐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要用长远的眼光,即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当地的民族习俗,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新农村建设要有它的个性,同时也要有它的共性,简而言之,个性就是要带有地方传统色彩的新农村,共性就是经济发展指标、人民生活富裕程度、公益事业、村民待遇、村容村貌,管理方式都要带有“新”的感觉。从农村文明建设的角度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四大”文明就是体现新农村的“新”字。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新农村“新”在哪里?就我从事农经工作二十年,谈谈我的看法: 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新农村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今年我市的农经统计数据来看,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4.5%以上。因此,家庭承包经营是主流。要壮大集体经济主要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抓。在第一产业上不可强制走集体化的道路。走传统的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已被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所抛弃,走私有化道路又会付出社会分化和动荡的巨大代价。稳定承包制与中国现有的人多地少的国情相符。要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恢复集体经济。《中国新闻周刊》说:提出新农村建设纲领后,各地官员蜂拥而来到集体经济建设成功的典型—南街村、华西村参观。舆论似乎认定,集体经济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危险的想法。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赋予农民个人自由和土地经营权的改革,则释放出了农民的创造性,在加上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大量农民摆脱了绝对贫困。因此,新农村建设,不能无视法律,强制农民恢复“集体经济”,搞一刀切,引发不稳定因素。当然,对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合作性组织,要积极保护。由于村耕地大部分已发包给村民,村委收入主要*山林、水库、鱼塘发包收入,财政补贴。从我市上年农村第一产业收入为556448万元,占经营总收入的75.1 %,比上年增长 7.6 %。第二产业收入71824万元,仅占经营总收入的9.7%。农村第三产业收入112392万元,占经营总收入的15.2%。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应从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上做文章。 二、富裕是新农村的追求 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或1000美元以上,才算得上富裕 。当前,从我市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100多元,因此说,我们的任务很艰巨,任重而道远。但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我们只有扎扎实实按计划推进新农村建设,每年要着力解决好几个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方能达到目的。我们到农村调查时,农民反映最多的是:1、生产用的抽水机变压器等公共财产多次被盗,农民很难多次筹款购买变压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晚稻产量大幅减产。2、农民没有钱看病,看病难。3、农民对养老有后顾之忧。4、农民子女读书难。5、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业机械化程度低。6、有些村人、畜饮水困难。一个水塘,全村村民在此洗衣、畜禽饮水、养殖等都在此,水中藻类、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和无机物质较多,不符合引用水标准。解决以上问题,要本着“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的思想,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以上问题的对策是:1、加强农村防盗、治安管理。大力做好宣传教育,树立公德意识。2、乡建卫生院,村建卫生所,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管好用好医疗资金,杜绝贪污挪用医疗资金。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疗保险。调查中发现,农村人口密度小,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呼吸道疾病较城市发生较少,村民中消化道疾病较多,大多数是饮食不卫生引起的。因此,在农民中大力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很有必要。3、建立养老保障机制,解决老有所养问题。4、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要逐年加大。但要对教育事业投入的资金进行严格审计,有的地方把教育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村集体收入大的村,义务教育阶段可由村支付学生的学杂费,考上大专以上学校要按等次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村建有文化学习夜校,安排文化较低的村民学习,提高村民文化素养和技能。5、据调查,在家务农的多数是妇女、中老年农民,青壮年多数去外地打工,双抢、砍柑蔗时劳动强度大。建立村农机服务队伍,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帮助。同时可以增加集体服务业收入。6、多方筹集资金,搞好饮水工程,使所有的村民都能吃上卫生的水,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乡风文明是新农村的标志 开展农村乡风文明的创建工作,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农户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关系和谐、相互帮助,乡风纯正、社区安宁。我们现阶段应做如下工作:1、办学习班。村里定期举办农业科技、政策法规、文明礼仪、书法、绘画等学习班,提高农民的素养。2、搞活动。组织村民参加“文明之歌大家唱”、“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3、抓典型。开展评选 “文明户”、“五好家庭”、“无偷盗村”、“无封建迷信村”、“无赌博村”等活动。潜移默化、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的一道风景 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协相处。新农村要有生态规划蓝图。村民新建房屋要按规划蓝图逐步实施,杜绝乱搭乱建,治理脏乱差现象。农村空间广阔,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汽车尾气排放量少,城市病在此很少发生,从这点来看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从来宾现有旧的村落来看,很多农户家里都有沼气池,猪、牛、鸡、鸭、生活粪便都排到沼气池内,变废为宝,既可解决农民煮饭烧菜生活能源问题又可以用作有机肥。而城市铺设地下排污管,把生产、生活污水都排到河流,一到枯水期,明显的看到河面泛起一道道洗衣粉泡沫及污水。因此,城市里有条件的市民家里都喝外地的矿泉水或纯净水,不喝当地的河水。从这点来看,农民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村民在按规划蓝图建新房屋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把建沼气池放在重要位置。有些民族喜欢居住木竹楼( 木竹楼无建筑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有些民族喜欢居住水泥砖房,各村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尊重民族优良习惯,逐步把农村人居环境建好。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清清的小河,青青的山岗,依畏的村庄将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五、管理民主是新农村的康庄大道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已经形成制度。干部起表率带头作用,有一支政治坚定、团结奋进、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村“两委”领导班子。村里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都要经过集体研究,并及时向村民公开。对工程建设、土地承包、出租、拍卖集体资产等都要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处处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议事规则、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等,村里的公共事情都要通过村务公开栏,年度目标、工作计划、财务收支、为民办实事等都要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开。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中对计划生育、村民建房、老人赡养、子女教育、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用电用水等衣食住行都要明确规定,村民明白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事不该做,使行为规范变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是富民强国的道路。从加快小城镇建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次大的理性飞跃。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的发展,缓解城市的重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就看我们实施者如何对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能一蹴而就,牵涉到方方面面,各个职能部门,全社会人。要有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对试点的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各级职能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出谋献策,并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扶持,不能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老百姓经不起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