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经常下乡搞调研,和乡镇干部、村干部打交道成了家常便饭。接触多了,有时感觉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工作关系不是很协调,乡镇领导埋怨村干部素质低,村干部反映乡镇领导瞎指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领导与村干部的关系,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乡镇工作确实很辛苦,但实事求是地讲,更辛苦的是村干部。常言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计划生育、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甚至邻里纠纷都要村干部参与协调解决。可以说,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主体,离开了村干部,农村工作就无从开展。有的村干部几乎每月要用20天左右的时间承担村里的公务,顾不上自家的生产,工作难度和繁重程度都不逊于乡镇工作人员。 作为乡镇领导,应给村干部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发挥自身优势和综合协调功能,支持村里的工作,减少村干部在事务上的压力。要在生活上多关心,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家庭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提供最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后,要用一种全新的目光重新认识与村干部的关系,摆正乡、村两级的位置,及时转变观念和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为“三农”搞好服务和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做到“指导不指挥,加压不强压,支持不袒护,关怀不放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村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其位,谋其政”,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