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新农村建设当然不等于简单的城市化,但就我国目前来看,提高城市化率是农村的现实需要。 新农村建设固然离不开农村现实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如资源优势、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经济基础等,但是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制约发展的因素,包括可能会出现的“城中村”、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等,会被逐步淘汰。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看,城市化能够有效地促动农村人口有序地就地转化;有利于农村经济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科学利用,实现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互补;可以加快实现科技文化、城市文明等向农村的嫁接,加快发展广大农村的生产力。 农业和非农产业,仅仅是经济发展中不同产业的分工。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既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机遇。适度地提高农村的城市化率,合理布局工业在农村的分布,对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加快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城乡统筹、工农互补,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