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必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支撑,没有这个支撑,其他各项建设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要求。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产能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最近几年,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杂交水稻、超级稻、转基因棉花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产出效率,节约了耕地、水资源,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据农业部测算,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已达到48%,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38%,黑龙江垦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和标准化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垦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率已经达到92%。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劳动力,克服了农业劳动力局部短缺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竞争力。但是,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实践中存在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和克服。 根据我国目前实际,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只有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推进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才能突破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只有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转化增值的能力。只有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力度,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才能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只有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适应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