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课题组,于2006年4月进行了一项针对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80后”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共占到71.4%。 我们习惯于把19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称为“80后”一代,或者称为“八字头”的一代。一眨眼,“80后”民工登上了“农民工”这个舞台。大多数“80后”民工不以挣钱为主要目的,说明农民工的更新换代中正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值得我们为他们喝彩,也值得我们为他们忧虑。 “不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主要目的一类是“锻炼自己”、“学技术”、“长见识”,这是着眼于发展,着眼于长远,是为施展宏图、一展抱负作准备,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加油。但是“80后”民工出去打工还有另一类目的,就是觉得“在家乡没意思”,“到外面玩玩”。无论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感觉“自己跟台球似的,怎么也滚不出打工这张桌子”,这就凸现了对“80后”民工因势利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为长远发展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一类“80后”民工,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帮他们解决期望的教学质量有保障、学费低廉的“进修深造”的问题,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改革与发展中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对于茫然的一类“80后”民工,就更需要引导了。没有灯塔,航船就可能迷航,若不引导,他们有可能荒芜一生,也有可能滑向反社会的一面。这一类民工,身上体现了“80后”一代理想教育欠缺的弱点,各级政府,特别是青年组织都需要特别重视,应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以教育服务为帮手,引导他们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确立“成就一番事业,创造一片天地”的志向,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创造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等都离不开“80后”这一代民工,让他们成为社会的脊梁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一代人,都有打在他们身上的烙印,都有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紧张,但也不能放任随流,因势利导是最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