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80后”民工需要因势利导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80后”民工需要因势利导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9-28
    据报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的课题组,于2006年4月进行了一项针对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80后”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共占到71.4%。
    我们习惯于把198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称为“80后”一代,或者称为“八字头”的一代。一眨眼,“80后”民工登上了“农民工”这个舞台。大多数“80后”民工不以挣钱为主要目的,说明农民工的更新换代中正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值得我们为他们喝彩,也值得我们为他们忧虑。
    “不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主要目的一类是“锻炼自己”、“学技术”、“长见识”,这是着眼于发展,着眼于长远,是为施展宏图、一展抱负作准备,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加油。但是“80后”民工出去打工还有另一类目的,就是觉得“在家乡没意思”,“到外面玩玩”。无论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感觉“自己跟台球似的,怎么也滚不出打工这张桌子”,这就凸现了对“80后”民工因势利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为长远发展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一类“80后”民工,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帮他们解决期望的教学质量有保障、学费低廉的“进修深造”的问题,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改革与发展中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对于茫然的一类“80后”民工,就更需要引导了。没有灯塔,航船就可能迷航,若不引导,他们有可能荒芜一生,也有可能滑向反社会的一面。这一类民工,身上体现了“80后”一代理想教育欠缺的弱点,各级政府,特别是青年组织都需要特别重视,应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以教育服务为帮手,引导他们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确立“成就一番事业,创造一片天地”的志向,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创造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等都离不开“80后”这一代民工,让他们成为社会的脊梁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一代人,都有打在他们身上的烙印,都有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紧张,但也不能放任随流,因势利导是最好的方法。

上一篇:垃圾包围农村不是个别现象   下一篇:农业电子商务春天不再遥远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