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是一个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财政实力不强、物质基础较弱的欠发达地区,与先进地区相比,邵阳发展的形势更加严峻、发展的基础更加薄弱、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要和全国其它地区同步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并把它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超常发展的思维能力 经济欠发达,首先是思维能力欠发达。要实现加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既要敢想敢试敢干、勇于实践,又要严格坚持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自觉地按规律办事,不盲闯蛮干。要学会把自身的发展摆在全省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虑,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的大舞台上去定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用新思路研究新问题,用新办法解决新矛盾,用新举措打开新局面。要实现开拓创新,还必须紧紧抓住深化改革这个重要环节,着眼于消除那些导致经济欠发达的体制性弊端,加快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当前尤其要抓紧建立自主性的企业经营机制、多元化的市场投入机制、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机制和法制化的政府管理体制。通过思想的大解放、改革的大突破,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超常发展的决策能力 提高领导发展和超常发展的能力,重要的是要提高决策能力。邵阳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突出一个主题,舞活一个龙头,实施三大举措,抓好四项建设。突出一个主题,就是加快发展,紧紧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加快发展速度,尽快摆脱欠发达的局面,经济欠发达,主要是因为工业欠发达,工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舞活一个龙头,就是兴工强市。通过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大的战略投资者,上一批大的工业发展项目,抓好一批大的工业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工业。实施三大举措:一是开放带动,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借助外源型经济的推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是民营为主,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构筑“投入以民资为主,企业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基础设施以民建为主”的“四民”经济体系;三是科教兴业。抓好四项建设:一是产业建设,把产业建设摆在经济建设的首位,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工业化为龙头,加快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二是项目建设,围绕“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抓紧研究论证、筛选包装,申报和实施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财源建设,把一切经济工作纳入到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和经济收入;四是环境建设,坚持“硬件不好软件补”,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以优质高效的软环境留住本土创业者,吸引外来投资者。 坚持真抓实干,不断提高超常发展的执行能力 好的思路,好的措施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就等于一纸空文。要做到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在真抓实干中摆脱欠发达的局面。一要抓制度促落实。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工作落实机制,使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要以建立重点工作领导负责落实制、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为重点,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心;特别是对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要重点督促抓落实。二要抓作风促落实。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杜绝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具体工作中要亲自掌握情况、研究政策、制订方案、组织动员、总结经验、推动全局,抓本级促下级,抓典型促全面。三要抓用人促落实。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一心一意谋发展、求真务实创业绩的干部给予褒奖、提拔、重用,对畏首畏尾不上进、弄虚作假搞浮夸的干部进行惩戒、降职或免职,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树立“靠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使用人更好地服务发展,促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