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对农民的感情应寄望于农业市场化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对农民的感情应寄望于农业市场化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新京报 ︱ 发布日期:2006-9-6
    今年的蔬菜、水果在全国范围里获得了丰收,一些地方出现了卖难问题。河南某地曾出现拒绝农民进入市场的事,一时惹得舆论沸沸扬扬。在此压力下,一些地方对农民的市场开放了,但市场的摊位费高昂,农民承担不起,就又有农民忍痛把大枣等农产品倒进了河里。(9月4日《郑州晚报》)当这样的事件被披露以后,又有同情农民的意见涌现。在多数情况下,舆论对农民的同情意见是正确的,媒体也在城乡社会公正的建立方面发挥了极为有益的作用。但在少数情况下,个别舆论对有关农民的意见却情感宣泄多于理性分析,据此做出的判断就可能没有根据,调整政策的建议也就不大合适。 
    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许多方面,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哪怕这种规律对农民的经营形成一定的压力。举例来说,城市的市场摊位费收取如果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歧视,就要慎言“高摊位费损害农民的利益”。高昂的摊位费可能来自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些城市政府部门在本来短缺的市场经营中又限制了自由竞争,某些垄断措施让少数人获利。这种状况实际上损害了所有商户的利益,而不单单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另外一种情况是,城市地价高昂,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商场投资者要获得平均利润,就必须给每一个摊位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而这样的价格在一定情况下是农民难以承受的。城市的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越是充分竞争,商业摊位的价格就越可能合理,但无论摊位价格多么合理,不见得农民总能接受。 
    当然,政府可以给城市的农贸市场实行补贴,这样就会给农民和城市居民都带来好处。但这样做如果过分,也会严重扭曲市场关系,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对农贸市场摊位的补助,又可能影响到其他食品生产者和商人的利益,也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如果因为摊位费的问题,农民不能进入市场,农民又何以致富?其实,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出现了专门的运销商人,这种专业化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率,农民的收入也有可能增加。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农民会在流通领域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农民的整体经营效益。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我国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化程度低,大型农产品企业发育不足,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批发市场作为重要的农产品流通环节,需要引入现代经营管理方法,但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现在的问题是农民在全部或部分地退出流通领域以后,经营时间节约了,但因为很难获得更多的土地,生产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收入水平也难以提高。农业专业化的直接好处是节约了农民时间,但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的总收入不容易提高。在有些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会下跌,农民的收入也会下降。这是当前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 
    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事关全局,需要一系列体制上的调整。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土地、劳动等要素市场,也包括各类产品市场,都要尽可能地放开、放活。这个过程中会给一些地区的农民带来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转变经营领域或经营方式,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抛弃市场。对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农民,如果他们生活遇到困难,政府应通过其他管道帮助他们,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等。 
    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的方法。(党国英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 

上一篇: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下一篇: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的重大举措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