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建设新农村与培养农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建设新农村与培养农民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华东新闻 ︱ 发布日期:2006-8-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广大农民更快地富裕起来。然而,富裕的生活不是他人赐予的,要靠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己来创造。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同时具有健康体质的新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顺应了农民的根本愿望,吸引大家积极投身其中。但从总体上看,要帮助农民真正成为新型劳动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方方面面都在为农民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出力,实际上,相当多的农民只有传统农耕的经验和技能,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少知识、缺技能。不少农民法制观念不强,宗族观念根深蒂固。
    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任务很艰巨也很急迫。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有责任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清除体制、制度障碍,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使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适当向农村倾斜,把广大农民变成人力资源,而不是人口负担。
    值得优先考虑、也容易取得实效的办法,首先是着力培养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队伍,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素质教育,防止增加新的文盲和半文盲;在继续巩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农民中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能力。
    其次,要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素质。要结合农村民主制度建设,大力健全民主集中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培育扶持农村社区组织。同时,农村普法教育的任务仍然很重,要通过生动活泼的事例,教育农民通过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文明村风的形成,还有赖于逐步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形成讲文明、讲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诚信环境。还应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形式和载体,加快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
    第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升其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差异不小。在东部沿海地区,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整体提升较快,工作思路也越来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中西部地区,不少能力较强的青壮年农民往往选择外出打工,加剧了基层人才缺少的趋势。所以,除了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培养,还要想办法留住人才。
    第四,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尤其是要把提高农民身体健康素质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等手段,较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营养卫生知识和预防重大疾病诸如防艾等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民生活中诸多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错误认识和饮食习俗,针对农村卫生工作薄弱和农村人口体质欠佳的状况,加强对农民的营养卫生教育;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上一篇: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土地制度创新   下一篇:农信社生存环境亟待改观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