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一帮一”不是“一靠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一帮一”不是“一靠一”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辽宁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1-2
    辽宁省本溪市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支农措施,的确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好形式。不仅全市200多个行政村都与城里单位结成了共建对子,而且城乡互动,真抓实干,仅桓仁满族自治县今年1至8月份,就协调投入资金5740余万元,解决了农村许多关键问题,成果有目共睹。但令组织者始料不及的是,这种“一帮一”,确实出现了“一靠一”的苗头。如不及时引导,再好的措施也可能变味走样。
    本溪的“一帮一”,市里对城市单位是作为硬指标下达的,是有考核有奖惩的。这就把共建双方紧紧地捆在了一起。任务虽然落得实,但问题随之也来了:一些被帮扶的自然村,觉得有了帮手,有了指望,有了靠山。于是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要钱、要物、要项目,缺啥要啥,你有啥他要啥,反正靠上你了。
   “一帮一”本来是项好措施,一旦演变成“一靠一”,其弊端就显而易见了。首先是助长了依赖思想。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要靠广大农民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这种“一靠一”,说明村干部缺乏雄心壮志,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加上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要”字和“靠”字上,也影响了正常工作;其次是助长了攀比之风。你要,我要,他要。要来的偷着乐,要不来的心里恼。这种苦乐不均的现象,根本起不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再次是往往与新农村建设“两层皮”。因为城里的帮扶单位,多是根据自身的特长支农的。管城建的,修完了村路修院墙,修完了院墙修广场。可发展项目却一个没上。
    要防止“一帮一”演变成“一靠一”,首要的工作是教育村干部。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摆正帮与靠的关系。要在欢迎外援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壮志;作为共建单位,视帮扶共建村为己任是对的,但不能当保姆,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给钱专干“面子活”,要多从思想上帮,要帮在根本上。即使物资上帮扶,也要多造血,少输血;作为城市的综合管理部门,也应对这种“一帮一”的支农形式放手不撒手。要建立相应的秩序,并及时搭配和调整共建单位。尽量减少“一帮一”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上一篇:农业在新农村的新功能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六大关系重视农民增收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