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0-2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任务部署,着力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实效,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 
    加大“建”的力度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是具有基础性的工作。“建”,就是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和建设力度。
    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人改变环境,环境影响人。搞好农村环境建设,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立足农村实际,从农民的愿望和承受能力出发,因地制宜地抓农村环境整治,争取使农村环境面貌有一个较大改观。通过环境的改善,促进广大农民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人与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农村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当前各地在建设新农村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应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以新建、改建、共建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在农村环境整治和文化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增强“教”的效果
    没有文明的农民,就没有文明的乡风。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需要加大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力度,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文明修养和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广泛开展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力量智慧得到进一步凝聚,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培育新农民为目标,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有利于农村干部群众正确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从而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环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应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使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应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社会风气的改善。
    广泛开展以知识技能和民主法制为重点的农民素质教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提高农民素质,既应把各种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农民群众,提高他们创业增收的本领;又应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给农民群众,使他们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探索“送”的机制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探索建立“送”的长效机制,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文体设施向农村延伸、文化服务向农村覆盖。
    丰富“送”的内容。加强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进一步推进精神文化产品对农村的有效供给。重点抓好文体类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农民求美、求乐的需求;抓好信息类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农民求知、求新的需求;抓好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发挥文化培育人、塑造人、鼓舞人的功能。
    改进“送”的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以各种形式把城市文明送到农村,进一步形成理论政策进农村、电影演出下农村、图书报刊送农村、文化工作者到农村的良好局面。同时,注重针对性,把农村青少年、老年人和外来人口作为重点;注重多样性,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有效载体。
    创新“送”的机制。推进城市文明单位和行政村结对共建,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不断深化结对共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内容和要求,完善规范和程序,形成调动双方积极性、实现互动双赢的有效机制。
    推动“送”与“种”的结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靠“送”,更靠“种”。“种”文化是“送”文化的延伸,也是其重要目的。应支持和鼓励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提高农村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支持和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帮助和指导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事业。
    提高“创”的水平
    建设新农村,为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提高“创”的水平,应在深化拓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创建活动上下功夫。
    深化拓展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户是农村的细胞。抓好文明户创建工作,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入户到人。应着力探索文明户创建的新形式,提升文明户创建的吸引力,拓展文明户创建的覆盖面。
    深化拓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创建文明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应注重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文明村创建活动的水平和实效,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深化拓展文明镇创建活动。农村城镇是农村的龙头。创建文明镇,可以有效地带动周边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应结合开展文明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城镇的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敏尔)
 

上一篇:农民参合率不应作为硬性指标   下一篇:建设新农村要从根本上抓起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