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江苏:经济薄弱村如何建设新农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江苏:经济薄弱村如何建设新农村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新华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0-16
    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财力。那么,经济薄弱村该如何建设新农村呢?前不久,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区长丁憬带着这个问题对一个经济薄弱村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丁憬调查的是丹徒区上党镇五瑭村。这个村地处茅山老区,共有村民1530人,2005年实现村级经济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50元,是该区典型的经济薄弱村。调查结果显示,导致这个村处于贫困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亟待保护、农民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听取村民的意见后,丁憬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首先要编制好村庄规划。乡村规划落后于乡村建设,致使村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农民的房子究竟盖在哪里,农民不清楚,干部也不清楚。这些现象在一些农村还相当普遍。该村目前的基础,尚不足以对全村的各类资源实行整体性开发,应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今后的农民生产、生活和生产力布局等提出指导意见,在充分尊重民意、吸纳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
    其次是推广特色种植。经过走访后,丁憬认为,该村的区位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较为适合特色种植,也有较好的民间基础。这一经济薄弱村应根据本村的比较优势,把阳光水稻、优质茶叶和新品水果种植作为首选目标,为今后的农业深度开发准备条件。
    第三是结合该村实际,扩大沼气试点。经过调查得知,去年,该村选择了3家农户进行沼气工程试点。从实践的情况看。每家农户圈养了2到3头猪,建了8立方米“三位一体”的新型强回流农用沼气池,基本满足了一家农户全年生活用能。每个沼气池工程投资3000元,每年给农户带来的直接效益达1000元,除去政府的各项补贴,农户一年半就可收回投资。沼气工程在直接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无害化处理,消灭了传染源,减少了对水环境的破坏,把农村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和家院之内。经济林果和阳光水稻种植,也有利于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形成“猪-沼-果”、“猪-沼-粮”的生态种植模式,拉长产业增值的链条。
    第四是拓展公共服务。调查得知,该村农民最盼望的是五件事:道路通达工程,把乡村公路延伸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自然村;二是教育培训工程,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以利于转移劳动力;三是农民健康工程,加快自来水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覆盖;四是环境整治工程;五是文化建设工程。这五项工程的推进,最关键的还是资金问题。应该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财政资金补贴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的方式,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通过调查,丁憬认为,经济薄弱村如果超越阶段去攀比,不切实际去跟风,不仅会陷入劳民伤财的尴尬境地,还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选择的路径就应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

上一篇:专家呼吁给中小企业更多优惠政策   下一篇:提高报刊投递服务质量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