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破解发展现代农业三大难题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破解发展现代农业三大难题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发布日期:2007-3-6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好资金、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大难题。”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副主席、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来源的三个渠道
    贺铿代表认为,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来源的三个渠道,首先就是中央财政的支持。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搞新农村建设,前一二十年中,财政支持占总资金来源的2/3。目前,中央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现在力度不够,我们从事财政工作的有些干部,恐怕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真正跟上去。“党的会议已经明确提出了我们投资重点要转向农村转移,这不是个一般的问题,而是个根本性的问题。”贺铿代表说,“目前,政策都是清楚明确的,问题在于落实”。过去在我国工业化初期,是农业支援工业。现在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了。
    发展现代农业资金第二个来源就是金融方面的融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农村单纯靠农村信用合作社,势但力薄,力度远远不够。因此,贺铿代表建议,我们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针对“三农”如何融资的问题,要想出一些办法来。现代经济中,金融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离开金融就谈不上现代经济,现在农业也无从谈起。
    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问题,还得靠农民自身资金的投入。贺铿代表认为,在现阶段,农民自身资金的投入可行性不大。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各方面情况本来很差。但是有些方面是要靠农民自身投入的。比如新村建设,就是住房的改善,就应该是农民自己的问题。政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是不合适的。政府的主要作用应体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方面,比如道路,自来水、电、文化设施、卫生设施,教育等公共设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我们有近8亿农民,农村劳动力有4亿以上。在中国,如果不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到本世纪中叶建设一个中等现代化的国家就无从谈起。“目前,韩国农村人口只占12%,而中国占65%以上,接近70%,这么大农村人口的比列,怎么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贺铿代表说,“要把农村人口降到20%以下,才能谈得上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是一个非常艰难但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如果农民转不出来,那么所谓实行现代农业、新农村、现代化国家,都是一句空话。劳动力如何转出来,贺铿代表认为,把工业引向农村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好处是,第一污染不集中。第二解决就业。而且根据我国国情,当前要处理好高新产业和劳动密集行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有其优势,但在转移劳动力方面明显不足。贺铿代表建议,要处理好高新产业和劳动密集行产业的关系。特别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行产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发劳动力资源。贺铿说:“经济上去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饭吃,才能作到真正和谐。”
    现代农业既要靠政府支持也要靠市场运做
    发展现代农业,涉及到农业本身科技水平提高的问题。贺铿认为,要靠政府支持,还要靠市场运做。
    政府把所有的技术问题“包干”,这样既合理又没有效率。贺铿认为,该政府做的由政府做,该市场解决的一定要由时尚解决。贺铿建议政府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的技术型人才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去做新型农业,高水平农业就成了新型农民,这一批新型农民,再去带动一批新型农民现代农业的技术就得以传承。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

上一篇:不要让农民“免了税,长了费”   下一篇:现代农业要紧跟城市化步伐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