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科技下乡应该下到“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科技下乡应该下到“底”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7-1-26
    近年来,各地纷纷搞起了科技下乡活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科技下乡过程中也产生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如有的专家授课时讲得很抽象,不少专业名词农民从来没有听说过,根本听不懂,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消化不良”。常常出现台上的专家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台下的农民却被弄得“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用农民群众的话讲,叫作“科技下乡没有下到底”。农民们反映,请专家们多给他们送一些听得懂、学得快、用得上的科技知识。
    现在,少数地方的“送科技下乡”不是着眼于对“三农”的帮助,而是着眼于“作秀”。有些地方虽然也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但存在工作不扎实、场面大、形式多、内容虚、实效少的状况。不少地方的科技下乡活动往往局限于办讲座、送资料,理论传授多,实际示范少。至于农民是否听懂了看懂了,并且能否运用到生产中去,则很少有人再去考虑。因为科技下乡没有下到底,农民群众对讲座和资料上的内容,或是一知半解、不得要领,或是根本不懂。农民苦恼地说,俺们也知道科技能兴农,也盼望依靠科技增收增效,然而科技虽然送来了却学不会,又有什么用呢?看似热闹,却偏离了科技下乡的本意。如此科技下乡不是便民、利民、为农民办实事,而是哄民、扰民、为农民添麻烦。
    要让农民学懂,就必须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关键是科技下乡要下到底,切忌走形式、走过场。要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多讲一些通俗易懂、新鲜实用的具体技术,少一些泛泛的空谈和演讲;多搞示范工程、办示范田、推广示范点,把那些抽象难懂得科技理论变成生动鲜活的具体形象,让农民群众听了能理解。这样做,必然会将“理论”式变为“实用”式的科技下乡,让农民群众从送科技下乡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科技下乡”活动才能真正达到目的,科技兴农才能实现。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重在思路本土化   下一篇:发展农民合作经济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