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加强基层综合治理 促进农村稳定和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加强基层综合治理 促进农村稳定和谐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日期:2007-1-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政法综合治理部门担负着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妥善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和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等重要职责。政法综合治理机关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农村稳定,维护农民权益,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类突出问题,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心齐气顺。深入研究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增强预见性、前瞻性,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努力把握好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切实做到既有力“维权”又有效“维稳”。
    完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根据农村生产经营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完善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严防矛盾激化引发民事转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或集体上访事件。在乡镇,建立以司法所为依托、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统一受理、调处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加强纪检、综治、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矛盾纠纷调处办法,建立多元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坚持调判结合,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效果。加强司法调解,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依法处理好农村各类民事纠纷,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实行流动办案,深入乡村,方便农民群众诉讼。农村基层法院、法庭应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陪审员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民事诉讼的衔接和协调,提高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效果。切实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加强判后释疑工作,促进案结事了,预防和减少农村涉法涉诉上访。
    依法打击涉农犯罪,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农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及黑恶势力犯罪,及时查处影响农村稳定和社会风气的“黄赌毒”等违法犯罪,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依法打击抢劫、盗窃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和制售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利用职权贪污、截留、挪用国家农业财政补贴、农业生产投入和用于救灾、抢险等各类农业救济款物的职务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耕地、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制裁乱垦乱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并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农村基层。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学校”、“平安家庭”建设活动,使农村基层平安建设活动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建立科学有效的基层平安建设考核考评、奖励激励和动态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提高他们自我防范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各项帮扶帮教措施。强化农村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引导和扶持他们就业创业。
    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法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提升村级事务的法制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制定村规民约,深化“一事一议”制度,切实为民办事、为民解困,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采取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进乡村、进农户”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着力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两委”干部的法律培训工作,提高他们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
    强化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村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律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律师认真做好县、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的法律顾问工作,促进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积极发展乡村基层法律服务,拓展基层法律服务功能。通过对农村个体、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促进其依法经营。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司法援助制度,让经济困难的农村当事人也打得起官司。依托乡镇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逐步形成覆盖乡村的法律援助网络。把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应尽量简化程序、快速办理,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其合法权益。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面临九大难题 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下一篇:农业税免征后农民税收负担仍须进一步减轻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