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中西部“民工荒”是个重要信号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中西部“民工荒”是个重要信号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7-4-4
    来自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的数据显示,去年该省企业用工缺口达40万人以上,今年仍有可能增加。留住本省劳动力已成安徽省劳动部门今年新的工作重点。西部好几个省份的一些企业从去年开始竟然招不到工人,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羊绒企业目前用工缺口达2000多人。“民工荒”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这一现象传递出多重重要信息。
   “民工荒”背后,是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是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的社会效应。今年前两个月,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成都市武侯区就有1500余个制鞋企业,员工有10万名。灵武市原本以农业为主业,但近年来羊绒产业发展迅猛,年实现产值15亿元,成为宁夏出口创汇的重点行业之一。
   “民工荒”背后,是国劳动力整体短缺与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的矛盾。近年来的初次就业群体,主要是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一个家庭有兄弟姐妹五六个人可以从事劳动的景象不再。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走的是前些年东部地区的老路,迅速发展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低,主要靠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创造效益,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民工是这类企业用工的主要群体。劳动力整体趋紧与用工量激增,形成了一对明显矛盾。
   “民工荒”背后,是农民工群体对生活的新追求与企业用工观念陈旧的冲突。发展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不少地方基本上走的是前些年东部地区走过的老路:工人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维护权益困难,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不履行社会保障义务,随意加大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现象大量存在。有专家认为,与上世纪的农民工只求挣钱养家糊口相比,新一代农民工更想通过打工融入城市,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健康、尊严、休息权利等等成为他们的重要追求。忽视农民工群体的这些变化,一厢情愿地沿用老方式用工,必然造成工人频繁“跳槽”和大量流失,出现“民工荒”现象。
    当前,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势不可挡,用工量扩大是必然趋势。面对已经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中西部地区不能再走落后经济增长方式下发展的老路,而应当与时俱进,努力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应当高度重视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一句话:以人为本谋求科学发展。 

上一篇:我国农村用能模式落后污染严重   下一篇:为小额贷款支持沼气建设叫好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