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两会”聚焦:农业保险“大网”为何难以拉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两会”聚焦:农业保险“大网”为何难以拉开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日期:2007-3-12
   “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这说明中央对农业保险这张难以拉开的保障网非常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彭钊说。
    目前,我国近90%的省份都已尝试农业保险业务。2006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5亿元,为“三农”提供的风险保障达730多亿元。
    有关统计显示,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约有3亿亩农作物受灾,2亿多农村人口受到灾害影响。中央对农业保险非常重视,农民也非常需要农业保险,但面对农村这个庞大的市场,农业保险却难以推广。出席“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剖析了其中的原因。
    河南固始三高集团董事长竹学军代表说,地方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缺乏长效机制。不少省、区、市虽然在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时提供了一部分财政补贴,有的补贴保险费的50%,有的补贴35%,但是,人们担心全面铺开以后,财政补贴的压力必然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建立大灾补偿基金的条件下,真的发生大灾需要巨额赔付时,怕财政一时拿不出钱,到时失信于民。一句话,保费补得起,但来了大灾赔不起。
   “很多农民在没有遭灾时,总觉得花那个钱没有必要,这对推广和立法带来很大难度。而对一些政府官员而言,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目标和导向是什么?或多或少存在疑惑,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把举办农业保险当作一种‘额外负担’。”全国政协委员王祥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杨才寿说,农业保险之所以难以推广,其实都是与法的滞后有关系。一方面国家目前还没有农业保险法,地方也没有农业保险方面的管理条例。我国的《保险法》主要是规范和保障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在农业保险方面很多问题没有法律的界定。另一方面,对农业保险业务,国家尽管有了一些鼓励、优惠措施,但目前还只是对种植业、养殖业险免税,对其他农村保险业务还是照章纳税,这也不利于风险大、成本高的农业保险推广。

上一篇:余的娜代表:重视不起眼的农村小项目   下一篇:代表委员:应对农民工进行“补偿教育”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