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权益维护>文章内容
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谁来买单?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16 (阅读次数:
输出地和输入地各有苦衷
    
    今年春季,广东省在全省城乡实施免费9年义务教育。开学的第一天,广东省江门市副市长李崴到当地中小学去看望,他发现“每个学校都有大约20%到30%的学生没能享受到免费的待遇”,而这些学生都是外省农民工的孩子。
    现在已经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李崴认为,对于广东省来说,要解决上百万的外来工子弟的免费义务教育确实是有难度,而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本来留在家乡是可以享受到免费待遇的,但这就意味着他们要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
    “这是无奈,也是不公。”面对这一现状,李崴委员说。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如何“认真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农民工输出地: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一定要享受优质资源,但一定要平等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由输入地政府承担农民工子女的学费。“因为按照国家规定,孩子上学要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尤其是小学、初中阶段,有一个‘服务半径3公里’原则,上学的范围不要超过3公里。所以作为输入地来说,应该让这些孩子就近入学。”
    “国家有规定,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要以输入地为主,同时要以公立学校为主。做到这两个为主,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农民工孩子不一定要上重点校、示范校,但是一定要平等。”蔡志君委员进一步补充。
    她认为,输入地承担这部分投入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中国目前已经有2亿多农民工了,广大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巨额财政税收,因此,他们的子女在当地也应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对具体的解决办法,蔡志君委员认为,首先要真正落实农民工的国民待遇,改革户籍制度,同时要出台具体政策,规定地方财政预算中纳入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这一项。
    农民工输入地:正在积极解决,但是条件不同,措施也不同
    “宁波市通过‘三条腿’走路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6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上学,他们和当地学生享受一样的待遇。剩下的学生,一部分进入政府布局调整中调剂出来的学校免费就读,还有一部分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就读。”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说。
    据成岳冲委员介绍,宁波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工子女21.4万人,并且正以平均每年2万人的速度增长。按照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如果所有外来工子女都在公办学校就读,政府要为此新增学校85所,这至少需要47.6亿元的财政投入———这还只是土地、校园建设等硬件投入,还没有包括教师工资、教学运行等日常投入。
    “如果所有农民工子女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市财政为此每年要投入20亿元,这对宁波来说压力非常大。所以,各地应该根据各自现有的条件逐步完善。”成岳冲委员说。
    同样是农民工流入地之一的天津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介绍,天津现有流动人口子弟大概12万人,目前,天津采取的是流入地负责的办法,“天津没有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津农民工子女只要四证齐全,都可以进入到公办学校就读,至于经费,暂时由市财政负担。”
    “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有很多的压力,农民工子女的流动性很大,学校也不敢盲目投入建设,一旦这些孩子不来上学,就会造成教育资源和经费的巨大浪费。”孙惠玲委员说。


上一篇:感动今春——广东工会与留粤过年农民工之间的故事   下一篇:降低维权成本靠什么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