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权益维护>文章内容
防暑条例“暂行”47年未转正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丽凤 王道斌 梁健敏 龙成关 发布时间:2007-07-30 (阅读次数:

  35℃、36℃……滚滚热浪正在不断炙烤着南粤大地。而就在一项项气温记录在不断被刷新的同时,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仍在暴烈的阳光下辛勤地工作。可就在我们敬佩他们敬业精神的同时,一个疑问摆在我们面前:法律是否给了劳动者对高温天气说“不”的权利呢?记者调查发现,“暂行”了47年之久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不仅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而且毫无约束力,劳动者们急需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利。

  “暂行”47年的尴尬

  在去年同期,省、市建设部门就曾对建筑施工领域专门发出过防暑通知,可这一仅仅局限于某一行业、某一时段的“通知”毕竟不具备普遍的约束力。

  几经查找、多方求证之下,记者终于从众多的条文、规章中搜索出了目前现行且约束领域相对宽泛的,唯一一部针对高温酷暑条件下,如何调整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生活或其他社会活动的法规——1960年7月1日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法规。

  依据词典的注解,“暂行条例”意指为“短时间之内实行的法令规章”,可防暑降温这一“暂行条例”却已“暂行”了47年历史。其暂行年限不仅相当长,而且在实际操作和执行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瑕疵。最重要的一点是,《条例》规定了防暑降温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防暑降温的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和组织措施。却并没有规定任何法律责任,即使企业不遵守它也难以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

  厨师等行业不受保护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所反映的其实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发生严重脱节,因而已经无法有效地规范和指导目前的防暑降温工作。

  《条例》规定的适用范围非常小,仅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以及“田间作业”。类似餐饮服务、现代物流配送等改革开放后方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就并不是条例适用范围之中的行业。

  来自湖南长沙的苏继常,目前是一家中等规模特色菜馆的二厨。因为烹炒期间全部处于封闭状况,厨房内的温度往往高于室外温度,厨师们需要常年忍受高温,而行业特色又决定了有客点菜就要开工,在建筑施工领域可以享受到的轮休、停工,在他看来是并不现实。“好在我们是在厨房工作,每天一煲防暑降温的‘鱼腥草’还是有保障的。至于高温季节的福利待遇,仍然维持着和往常一样的状态水平”,苏师傅见怪不怪地对记者说道。

  建筑工人也没得到实惠

  《条例》没有涉及的领域无法得到保障,而在《条例》及省市建设部门有明确规定的建筑施工领域里,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并没能从中得到太多的实惠。

  在罗冲围公交车总站附近的一个工地,下水道整治市政工程正在施工。20多个工人就在此处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包括最热的那段时间。”湖南郴州的熊师傅告诉记者,他降温的方式只有“喝自来水,大不了买把风扇。你可以不干,但一天40块钱就没有了,高温时哪里敢休息,只能学会不让自己中暑了。”

  而记者日前在大学城多个施工工地也发现,高温下的农民工的劳动安全不容乐观。在某大学科学馆的场地上,来自湖北的王师傅告诉记者,倒沥青的时候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0摄氏度,双脚好像就快被融化掉一样。因为大运会需要赶工期,因此他们也不得不按点准时干活。工人小林告诉记者,白天的劳动就足以让他们虚脱了,到了晚上由于室内过于闷热经常睡不好觉,第二天劳动非常难受,如果在施工中不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受伤和出事故。

  ■专家说法

  劳保部门:中暑首先是职业病

  虽然在高温劳动保护方面仍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在工人中暑后的权益保障方面,我国还是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的。

  “无论是现在的《职业病防治法》,还是之前的《职业病防治条例》之中,相关职业病病种目录中都收录了‘中暑’。也就是说,‘中暑’可以是一种职业病。按规定,患者只要经过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或者由其出具的‘中暑'鉴定结果,就能被认定为职业病”,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和生育保险处处长陈泰才表示,“而一经认定为职业病,就可以享受到工伤保险的相关待遇。”

  律师:“高温法”应加紧出台

  刘继承,广州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有着长期劳动纠纷诉讼经验。在他的记忆里,因为职工高温天气下工作中暑,最终导致职工死亡、产生后遗症的事件并不少见,但由于在举证方面存在难度、损失情况难于界定、因果关系难于说明。

  在他看来,当前的“暂行条例”形同虚设,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多是以相关行政部门的“红头文件”的形式(建设部门的通知即其中一种)存在,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层次性和权威性,也是明显不足的。为了保护职工在高温环境下的权益,必须尽快制定一部“高温法”。

  人大代表:需要一个部门来牵头

  “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在高温气候条件下的防暑降温立法方面,广东省除深圳以外地市均处于空白。尽管现在一些城市建立了高温预警机制,但这远远不够,应该通过完善立法的形式,将高温休假制度和防暑降温补助制度等补充进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志远表示,由于高温立法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管理、卫生等多个部门,正是由于这种谁都能管,谁都管不全的现状造成了高温立法一直难于出炉的局面。如果能有一家部门能牵头来管此事,相信相关的法规应可尽早出台。

  ■他山之石

  深圳出台保护办法

  深圳市日前发布的《深圳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暂行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为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时,当日应停止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8摄氏度时,当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应根据生产工作情况,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加班加点,12时至15时应停止露天作业。

  “火炉”重庆要立法

  今年的4月10日,《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草案)》正式进入公开立法听证程序,各方围绕高温界定、高温补贴、劳动防护、监督管理和法律救济等八大热点话题展开激烈交锋,最终就“高温天气应分段界定、分类保护”,“高温天气下应缩短工时但不降薪”等意见达成初步共识,并有望于年内实施。

  北欧国家放“热假”

  目前在国际社会,只有北欧一些国家立法放“热假”,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并没有实行这样的立法,而是通过高温预案的方式来解决防暑降温问题。高温预案在当地都是具有强制性的规定。

  《暂行条例》几大尴尬

  1

  对企业无约束力

  《条例》没有规定任何法律责任,即使企业不遵守它也难以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

  2

  与当今社会脱节

  “暂行条例”规定,“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等等。显然,“暂行条例”所反映的其实是半个世纪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与今天社会发展状况严重脱节。

  3

  众多行业不受保护

  超龄服役的《条例》规定的适用范围非常小,仅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以及“田间作业”。而餐饮服务、现代物流配送等改革开放后方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并不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4

  保护力度太弱

  《条例》中未对高温休假及高温补助作出规定,工人即使想对高温条件下工作说“不”,也缺乏底气。
(WF)


上一篇:炎炎夏日铁路农民工住进"星级避暑宾馆"   下一篇:龙岩工会快速处理农民工维权投诉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