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农民工培训>文章内容
昆明五华区30多万农民工的“一年蜕变”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陈昌云 发布时间:2007-07-04 (阅读次数:

一个温柔的概念与一道美丽的风景
             ———昆明五华区30多万农民工的“一年蜕变”

    今年37岁的李中银是来自四川的农民。1991年他从家乡来昆明市五华区打工时身上只有20元钱。16年后,他自己拥有一个12人的建筑装饰工程队,在五华区娶妻生子,月收入近3000元。
    由一名农村小伙到有一定经济、社会地位的城里人,李中银的经历在五华区很有代表性。
    2005年10月26日,昆明市五华区农民工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正式启动。从这天起,30多万外来市民正式进入五华区委、区政府的视野,也同时成为关心帮助的对象。
    这个在深秋启动的仪式,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概念将逐步化为一个个柔和温馨的政策、规章、制度,再由一个个政策、规章和制度变成一道道触之可感,视之可见的美丽风景。“我是人,我需要爱”
    “我是人,我需要爱”是诗人北岛的一句诗。可以说,在五华区居住生活工作的30万名农民工中,普遍都有这种渴望。在他们心目中,爱,就是被尊重被认同被理解被接纳。他们需要社会给予他们一个定位。
    2004年8月,昆明市的区划方案被国务院批准,五华区的面积一夜之间从15.96平方公里激增至397.86平方公里。伴随着面积的增加,从1956年起就没有一个农民户籍的五华区从此将有农民兄弟,还将有天高地阔的乡村原野,“春耕生产”、“农田水利”、“村委会”等陌生词汇和概念也将正式成为五华区各级领导的标准用语。
    一个民情恳谈会,使得五华区党政领导把关爱的眼光从自己的农民兄弟辐射到了也基本上都是农民兄弟的外乡人———这就是为数达30多万的农民工。
    2005年2月28日上午,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来到五华区召开民情恳谈会。与会的各界代表围绕农民工、“城中村”、“三农问题”、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个恳谈会,在不经意间,竟沟通交流出了一个崭新的理念。
    代表们逐渐把话题集中到遍布整个五华城区的农民工身上,大多数代表表达了关注和关心。杨崇勇最后对时任五华区委书记的高劲松提出了要求———要从更高的层次、更开阔的视野来正确认识农民工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服务,认真研究和解决他们生活和生存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地融入到城市中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我们首先要改变对农民工的心理歧视,在情感上、思想上、行为上把这些人视为自己人而不是潜在的‘麻烦制造者’;视为五华区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视为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不是经济‘负担’。”高劲松告诉记者。
    时任区委副书记的马文森曾说:“我们是人民政府,但不能只是有常住户籍的老百姓的政府,还应当是流动人口的政府,为农民工提供服务也是我们的职责。”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是五华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贯的传统,遇到复杂艰深的行政工作,他们通常都向有关社会科学专家咨询解决办法。这一次,五华区仍采取了向社会科学专家“借脑”的办法,来吃这只“螃蟹”。
    2005年3月,昆明市社科院社会学专家张学增、毛明等7位学者接受了五华区有关方面的委托,为五华区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做课题研究。
    就在社科院专家和五华区有关领导紧锣密鼓做课题时,发生了一件农民工和城管因管理冲突而引发的事件,血的事实使五华区委、区政府领导进一步意识到,推进这项工作刻不容缓。
    2005年4月1日上午,在五华区华山办事处仓源巷,来自外地的尚颜平、尚六十等人因为占道经营被城管人员罚款并多次干预,尚颜平等人持刀追杀城管人员,将城管队员杀死一人,重、轻伤各一人。
    最早是由政法委出面搭建课题,“但是,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由民政、工会这些代表帮扶救济的部门出面比较合适。”时任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刘建卿说。随后,民政、工会等部门位置前移,逐渐担纲课题研究。
    这个小小的机构调整,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五华区将告别简单的管理模式,而代之以柔性科学的方法。
    半年后,一份题为《五华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体系》的科研报告摆在了区委、区政府领导面前。
    细心人发现,仅从课题题目的技术性安排上就能看出五华区对待农民工的感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过去最看重的“管理”被放在末位了,而人性化的、温馨的“教育”和“服务”被有意识地置于课题的前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序先后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张学增说,“它折射了五华区领导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五华的全新理念。”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这道风景首先是从一个“办公室”开始展示的。
    2006年1月,核定了5个编制的“五华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服务管理办公室”成立,2006年一年的5万元工作经费也随之划来,构建体系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围绕建立健全农民工劳动就业,“大教育”,司法咨询援助,治安保障,党群工作,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输出、输入地联动等八大工作平台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劳动就业平台重点推进“阳光就业”———通过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共同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大教育”平台———在2006年秋季公办小学招生中,办理IC卡居住证的农民工子女有2192名,其中“三证”齐全的566人,减免借读费金额为226400元。
    社会保障平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受理劳动维权案件152件,依法为1623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克扣的工资406.78万元;受理并及时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9件。
    医疗卫生平台———建立了11家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区妇幼保健所为2821名流动妇女进行疾病普查;对4640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保健服务;对5363名流动儿童实施保健管理。
    党群工作平台———区总工会配合区政协,与区民政局一道,从30多万农民工中层层推选了15名具有代表性的人员,列席了区政协六届四次全会;办事处、乡、社区、企业工会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
    随后,农民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此时的五华区正稳步从观念上、制度上切实推进关爱农民工的工作。并且,不是简单地从物质上、经济上“授人以鱼”,而是从培育这些新市民工人阶级意识的高度,尽力帮助他们早日融入城市。
    由概念而风景,五华区党政领导一个理念一以贯之。

(HF)


上一篇:[新疆]农民学员正在接受实用技能培训   下一篇:“立位立身立人”:百万农民工变身“新泉州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