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地方创争活动>浙江>文章内容
赢得天时地利人和-河南工会工作创新报道之一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0-25 (阅读次数:

  准确的系统定位赢得天时、地利、人和
 ——河南工会工作创新报道之一

 编者按
 “知中原者知天下”。矗立在郑州的二七塔时刻昭示着河南工运在中国工运史上的独特地位。如今,一个和谐的中原正在崛起,行进在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强省转变道路上的河南,工会在这一革命性的巨变中对“桥梁、纽带”、“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一系列严肃命题,正一一作出生动的演绎。

 “工会工作怎么干?”刚刚参加全国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经验交流会回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李志斌给出记者明确答案:“对上更多的源头参与,对下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对内提高自身素质,对外争取各方支持。”
 如此精辟而又简洁地阐述工会组织的群众性以及工会与社会各界的辩证关系,充分展示了河南工会人的政治睿智。河南工会系统也正是据此在市场经济的大局中来思考把握和锁定了自己合理的定位。
 “如今的省总是要‘方’得方,要‘圆’得‘圆’,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河南省总一位老领导感慨道。
 “现在是河南工会工作环境难得的好时期之一。”河南多数工会工作者对此感同身受。近几年,河南工会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工会运作、各方支持”的工会工作社会化大格局。
 ———省委不断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 10月23日,在中共河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期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河南工会工作作出批示:“工会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来,省总工会和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为构建和谐中原作出重要贡献,省委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希望省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兆国和春兰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河南实际,把六中全会精神在工会系统、在工会工作领域贯彻好,落实好。要把维护职工权益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当前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中原的重要工作,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 数日前,媒体传出河南省委“开门准备”党代会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在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每位河南省委常委都到本人作为党代表候选人下派参选的省辖市进行调研。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来到郑州纺织机械厂,征询工人们对开好党代会的意见建议。他表示,今后省委要为企业的发展做更多有益的工作,维护和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河南的工作搞得更好。要把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写进省党代会的报告,指导今后的工作。
 2005年12月28日,河南省总工会召开十二届六次全委会,会议通过了《河南省总工会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建功立业的决议》。就是在这样一个工会系统的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光春也深情寄语,为工会加油鼓劲!
 省委书记对职工和工会的殷切希望,表明了整个河南省委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这种重视和关心甚至随时都可以触摸:
 每年年初,省委和各级党委都就工会工作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2001年召开了河南省委工会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和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就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列入省委重点工作督办内容。
 去年以来,省委常委会就职工队伍稳定、农民工权益维护等问题,两次专题听取省总工会的汇报。今年“双节”期间,河南省、市两级党政领导统一行动。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和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走访慰问困难劳模和农民工,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 河南省委和各级党委重视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齐配强县级以上总工会主要领导干部。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工会主席已按同级党政副职级配备。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充实到工会领导班子中来,工会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
 ———省政府格外重视支持工会工作:
 2005年12月2日,在河南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的联席会议上,省总工会提出了“政府清欠数字存在注水”以及一些地方和单位严重侵害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等问题,李成玉省长当众夸工会:志斌主席和桑金科副主席他们提出了维护农民工权益这么一个题目,这个选题我们觉得非常好!此次联席会很快引发了河南2006年的清欠风暴。
 省政府特别重视支持工会的源头参与:在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府规章、政策措施,如《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河南省进城务工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办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重视吸收工会代表参加并听取工会意见。
 2002年以来,省总工会与省政府连续召开四次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形成制度。每次联席会议,省长都亲自主持,副省长全部参加。省政府重视解决工会提出的问题与建议。2001年的联席会议,决定每年向送温暖基金注入200万元,5年内使送温暖基金规模在1000万元的基础上达到2000万元。2003年的联席会议,决定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总在河南实施的小额贷款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项目,一次性拿出配套资金200万元,并给帮扶活动联席会议拨付专项经费50万元;对省总拆建办公大楼,省财政给予1600万元的支持。2004年的联席会议,决定省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对省部级困难劳模进行救助。去年的联席会议,对农民工加入工会及其权益保障问题作了专题研究。
 ———省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全力配合工会工作:
 近两年,河南省人大先后修订制定了《河南省工会条例》、《河南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等地方法规,多次组织开展相关的执法检查,为各级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省政协、省委政研室等部门连续3年与省总工会联合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及权益维护调研,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稳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改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工人阶级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省纪委下发了《河南省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教育、卫生、安监、工商、民政、公安、农业等部门,分别结合自身职责,就清理欠薪、农民工维权、困难职工救助、工会组织建设、工会经费收缴等与省总联合下发文件,给予工会工作多方面的支持。“各方都来烧工会的灶”,使工会工作出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好局面。
 河南工会工作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促成工会“四个维权机制”不断发育成熟:
 建立源头参与机制,形成工会维权保障。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和158个县(市、区)普遍建立健全了工会向同级党委汇报制度、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工会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劳动关系预警与调处等机制,及时表达职工的诉求,反映工会的主张。
 去年,洛阳市总率先起草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意见(草案)》,并在全市大规模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 今年7月,河南省总在全省企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并明确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0条标准。各级工会组织把协调劳动关系作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 目前,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和156个县(市、区)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程序规范,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省总与省纪委等单位联合下发了《河南省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改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意见》,与省经贸委等下发了《河南省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指导意见》,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督促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 建立健全维权机制,构筑和谐劳动关系。河南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工会协助劳动保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推动各类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目前全省已签订劳动合同405.5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64.5%。
 深入推进厂务公开。目前全省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已有8458家实行了厂务公开,占99.7%。事业单位已公开的有7402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不同程度公开的有1.57万家。
 健全职代会制度。目前河南又启动了“三年工作计划”,即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用3年时间,每年扩大30%覆盖面,到2008年年底在全省2300多个乡镇、街道中普遍建立职代会制度。
 河南工会“四个维权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力地促进了工会系统的维权工作,形成了河南工会的一大特色。
(YT)
 


上一篇:浙江省总向农民工送文化   下一篇: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年会在杭召开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