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3年,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拿到了大专文凭,还在事业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丽俊日前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27岁的她来自浙江省淳安县的一个小山村,原本是公司的一名操作工。在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为外来务工者实施的“蓝领成才”工程中,小唐成为第一批考入成人大专院校的务工者之一,圆了大学梦。 据了解,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外来务工者11.2万人。他们普遍学历较低,多数在生产一线或是基层服务岗位工作,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不多,拥有技能资格证书的更少。为了提高职工素质,该区总工会于2004年3月启动了“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目前,“蓝领成才”工程已经开设了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岗位证书培训、综合素质培训等四大门类的教育培训。 考虑到很多外来务工者的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有冲突,开发区尝试实施在社区培训基地开培训班甚至直接进企业办教育,使务工者在工余时间“出了厂门就能上大学”或“在企业里上大学”。信达翻译培训中心育樱外语部在三菱数源通信、东芝信息技术、杭州神林电子等企业办起了日语培训班,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双休日或晚上,有条件的还实施双班错时教学,为企业排班和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供便利。 开发区的外来务工者经济条件较差,一部分人难以承受商业性的职业培训费用。针对这种状况,开发区专门出台办法,拨出专款建立职工素质教育奖励补助资金,并设立了组织奖、学成奖、教育奖和困难补助等四大奖励补助项目,使越来越多的务工者走进学堂。据开发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蓝领成才”工程已惠及8000多名外来务工者。其中,学历教育(成人大专、远程教育、成人本科)在校人数突破6000人,技能培训(计算机、财务会计、语言等项目)突破2000人,开办职业礼仪、创业辅导类培训讲座23场次,参加人数730人次;累计开设各类技能培训班160余期,直接进企业开班20余次,在社区培训基地开班11次。 (Y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