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厦门市总工会“工会是我家”广播栏目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7-17 (阅读次数:
)
|
|
鹭岛上空的维权之声 ——记厦门市总工会“工会是我家”广播栏目 “服务农民工,是工会应尽的职责。希望我们的工作能继续给你和你的工友们带来更大的帮助……”“客串”主持人的厦门市总工会干部杨中华热情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了鹭岛,让广大职工倍感亲切。福建省厦门市总工会开播的“工会是我家”栏目已满一周年了,日前,记者来到市总工会,采访了开办这一栏目的相关人员。沟通:电波里传出工会之声 随着厦门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些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工会组织的性质、职能因宣传不够广泛,外出务工人员知道工会的并不多。对此,市总工会决定通过广播这种形式,与厦门广播电台的名牌栏目“新闻招手停”合作创办“工会是我家”节目。 2005年3月12日,“工会是我家”正式开播,每周六上午8:30—9:00通过厦门新闻广播,“工会的声音”都会传到听众的耳中,特别是农民工的耳中。今年3月18日正好开播第50期节目,这期间,为使节目办得更好,还进行了改版,即由系统宣讲工会工作为重心转移到以现场接听听众热线、解答解决疑难问题为重心。为此,厦门市总专门成立了节目小组,从各部门、产业、服务中心抽调近10名工会干部轮流接听现场热线。 一年多来,“工会是我家”栏目先后设立了“一周讯息播报”、“热线传真”、“现场连线”、“案例分析”以及“有奖竞答”等几大板块,同时整理归纳出接听规范用语,建立了职工焦点问题“答题库”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工会宣传工作的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大提高。服务:营造“1+1”的目标追求 目前,“工会是我家”栏目已建立与“12351”热线的联动。两条热线有问必答,有难必帮,联动宣传,共创双赢。“工会是我家”还与市总各部门、各产业工会建立了联动关系,共同解决涉及职工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电台的深度合作,策划大型直播节目,获得了“1+1”的工作力度和宣传效果。 借助“工会是我家”栏目,不少职工权益受侵害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一位李女士直接拨打电话到电台,对栏目和工会热线“12351”热心帮助其农民工亲戚要回拖欠工资表示感谢。一些没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随意克扣、拖欠员工工资等企业违法行为通过节目的播出,得到了有效的调处。据初步统计,一年多来,栏目小组工作人员共接进热线咨询或转至“12351”调处的问题超过150多条,答复率100%,调处率90%以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成长:活跃在台前幕后的年轻人 谈到“工会是我家”栏目,就不得不提到市总工会一批年轻的工会干部,他们2人一组轮流主持节目,一直坚持到现在。由于工会日常事务较繁杂,他们都是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学习,准备资料。为了提高工会业务知识水平,他们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请教。栏目组成员小黄还自费购买有关职工维权方面的书籍给自己“充电”。刚进市总工会不久的小施到直播室见习的第一天,就接到一位姓李的农民工打进的热线,感谢节目组为他争取了权益,小施备受鼓舞,增强了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市总工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自从“小年轻”当起业余主持人后,他们主动学习钻研,工会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为给年轻人搭好“工会是我家”广播节目这个舞台,市总领导们既“挂帅”又“出征”,既做到日常坚持收听,加强指导,又做到特殊时期亲自上阵,率先垂范。各部门、各区、产业工会领导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为节目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使年轻的工会干部得以茁壮成长。 厦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永红说,“工会是我家”栏目已逐步变成市总工会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渠道,成为市总为职工办实事的亮点项目,它将被努力打造成为市总工会工作的一个品牌,工会维权之声将在鹭岛上空越来越响亮。 (YT)
|
上一篇:福建南铝逾九成职工投工会满意票 下一篇:厦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