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2003年4月实现了向市场经营主体的转变,成立大连港集团,成为东北港口企业的龙头和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旗舰”。近年来,集团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为目标,以培养适合港口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重点,以科学、发展、先进的理念和强大的文化合力引领企业的发展,通过开展“创争”活动,为集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健全机制,确保“创争”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一) 严格标准,规范运作,进一步强化考核约束机制 2003年以来,集团成立了由党委牵头,宣传部、组织部、机关党委和工会参与的创争工作领导机构,相继制订了《大连港创建学习型企业五年规划》、《关于在全港全面实施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工作方案》、《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考评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创争”活动方案》、《大连港集团“创争”考核评价体系》、《大连港集团“十一五”期人力资源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并每年进行一次考评,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工作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 (二) 以人为本,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机制 集团以创新职工培训理念为先导,引导职工树立终身教育和工作学习化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每年提取工资总额2.5%的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培训。另外,还引入网络在线学习系统,供全体员工自助学习。建立了学历资助制度,拓宽了职工教育培训的渠道和内容。针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及后备人员、高级技能人员这三支队伍建设的需要,在不断强化集团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职能的基础上,还分别在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处建立了培训基地,每年组织内培和外培职工6000余人次,每年有100余名职工晋升为技师或高级技师。2007年,还投资近千万元配置了港口机械司机培训模拟器材,使集团的职工培训工作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营造氛围,激发热情,进一步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对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明显倾斜,设立了对首席职工、技术比武状元、劳动模范的奖励津贴,从而使职工的收入同岗位专业职称、岗位技术等级和做出的贡献挂起钩来;二是实施了集团主体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享受集团学历资助政策;三是对在技术工人岗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专业技术资格与职业技能资格双证制;四是对职工在工作中创造出的具有先进性的操作(工作)方法,均以职工姓名命名,并予以重奖。 (四)树立榜样,以点带面,进一步强化典型示范机制 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是集团长期的工作思路。按照集团《学习型班组考核评价指标》和《知识型职工考核评价指标》,每年评选“十佳”学习型班组和“十佳”知识型职工,并将创争事迹汇编成册,下发班组;定期召开创建学习型企业现场会,对职工创造的团队式学习法、案例式学习法、示范式学习法、目标式学习法、解剖式学习法、反思式学习法、交流式学习法等进行总结推介。几年来,先后涌现出了以油品码头公司第一作业区码头装卸班、客运总公司客运服务一班、杂货码头公司大连湾流机队等为代表的全国、省、市级学习型班组,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的全面深化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创争”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满足职工需要,群众性读书活动常抓不懈 读书活动是职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形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在前些年开展的“知识建家”活动的基础上,赋予职工读书活动新的内涵,即学理论与企业深化改革相结合,引导职工更新观念,支持和参与改革;学文化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使职工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技术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科学与企业科技进步相结合,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管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为培养职工“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各单位还都建有不同规模的“职工书屋”和图书角,并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了读(读书)、讲(讲书、演讲、表演、知识竞赛)、写(心得、笔记)、展(笔记、心得、书评)、评(讲评、评比)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近几年,全港每年至少新购书籍一万余册,职工每人每年至少通读一本书,大大提高了职工的读书热情和质量。 (二)贴近生产实际,技能大赛活动常抓常新 近年来,集团根据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和科技发展状况,为技能大赛赋予了新的内容。一是职工参与规模更加扩大。比赛项目涵盖了所有技术工种,在岗及劳务工技术工人全员参与;二是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同行政工作提出的全面启动技术工人技能等级考试鉴定、改进集团薪资管理办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等工作协同推进,奖励力度也不断加大,规定大赛状元每月加发300元的技能津贴;三是操作方式更加实用。对大赛所使用的机具、运用的工艺等都进行了调整,在注重实用性的基础上加大了比赛操作的难度。 (三)立足本职岗位,导师带徒活动持之以恒 2007年,集团又修订了《关于在职工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的实施意见》,对此项活动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把开展“岗位指导、岗位学习、岗位练兵”作为导师带徒活动的主要教学方式,安排有较高技能的老师傅与青年职工签订师徒合同,指导和帮助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增强敬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并借助导师带徒形式,针对集团生产经营、技术革新、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等疑难问题进行立项攻关。各单位每年都对导师带徒的合同兑现情况进行总结和奖励。 (四)激发创造能力, “三创”竞赛活动成果丰硕 2005年开始,集团围绕生产中心,动员广大职工开展了“创纪录、创品牌、创效益”竞赛活动,组织职工在生产实践中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三年来共产生三等奖以上创记录成果93项,创品牌成果67项,创效益成果85项。 三、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学习型班组的创建 (一)构建明确的目标体系 在集团的统一要求下,基层班组都建立了班组成员认同的愿景目标,以此激励班组成员不断树立敬业、精业、奉献的精神,为实现班组愿景努力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组阶段性目标和职工个人学习成长目标。班组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考什么,考什么会什么”的要求,制订并实施年度、季度和月度学习培训计划,经常请专业工种带头人、首席技师、首席职工等技能型人才和本班组的技术骨干传授技术和经验。 (二)完善学习型班组的制度建设 1、建立约束制度。每个班组都建立和完善了职工培训制度、班组学习制度、学习考核制度、学习交流制度、班组(个人)学习规划(计划)制度等,集团及基层单位对班组学习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 2、建立责任制度。规定班组长是创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本班组的创建工作负责,各单位对班组长的工作进行考评,并与奖金分配和评先挂钩。集团还每年对班组长进行培训,提高班组长的理论和业务能力,使班组长真正成为班组各项工作的带头人。 3、建立调研制度。集团有关部门经常深入班组,对班组的创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查找创建工作中的阻力和问题的症结,并多次形成调研报告,召开专题研讨会,为推进下一步创建工作提供依据。 4、建立评比制度。集团对学习型班组的评比设有四个层次,即“十佳”学习型班组、AAA级学习型班组、AA级学习型班组、A级学习型班组,每年评比一次,并实行动态管理。 (三) 积极倡导创建“五型”班组 我们把创建学习型班组的重点放在创建技能型、效益型、管理型、创新型和和谐型班组上,积极引导基层针对每个班组的特点,搞好目标定位,在保证班组建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搞好重点培育,把普遍提高和突出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集团油品码头公司一作业区码头装卸班在创建“五型”班组活动中,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素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为创建目标,通过“在培训中学,在实践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创新中学”的学习模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几年,该班组先后获得全国“创新示范岗”、“学习型优秀班组”、“工人先锋号”等光荣称号。 多年来,大连港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中,通过摸索、实践、积累,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集团“六大中心、三大基地、四大系统”已经建成,港口竞争力得到有力加强,到2010年,集团年货物吞吐量两亿吨,集装箱年处理量一千万标准箱,集团“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国际大港”的企业愿景正在逐步实现。近年来,集团创争工作多次得到全国总工会王兆国主席及其他领导的亲临指导和高度赞扬,并先后被授予大连市首批“学习型企业”、辽宁省 “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和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等光荣称号。
|